二胎后,大宝开始哭闹有什么原因

时间:2019-06-03 14:2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为什么家里有了二宝后,大宝就开始作妖哭闹,这是为什么,爸妈清楚吗?有了二胎,大宝开始哭闹,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吗?

“我想要的生日礼物是把弟弟送走”

6岁的婷婷待人友善又充满热情,妈妈怀着弟弟的时候,她非常高兴,甚至每天都会趴在妈妈的肚子上和弟弟说话,在美好的期盼中,弟弟出生了。

但很快,婷婷发现,情况和她想象的不一样,只要弟弟的哭声一起,全家人的注意力就全部被夺走了,只剩她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时间一长,她开始焦躁。那种需要爸妈陪伴的需求突然之间暴涨。

她终于无助地走到妈妈面前问:“妈妈,弟弟什么时候才会走啊?”

“你还是把他送走吧,就算是给我的生日礼物。”

二胎时代到来,对于曾经一直备受关注的第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弟弟妹妹的到来,他们有渴望,这是爱的本能;但同时也充满了潜在的恐惧和担忧,害怕自己失去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婷婷发现家人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还不能自理的弟弟身上,不好的感受给她带来了错误的认识:弟弟抢走了自己的位置,如果他存在于这个家庭,自己的位置又在哪里?

归属感有多重要?

婷婷一直害怕失去的位置,其实是来自家庭的归属感,归属感始于亲子关系,建立在家庭中,随后扩展到家庭以外更大的社会范畴中。人人都有一种归属于群体的期待,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

否则内心就会产生恐惧,会极端害怕自己被抛弃,总觉得生命有所匮乏,需求得不到满足,自己没人爱,不值得疼……处于这种内在煎熬中的生命,只能把所有的能量都用于自保求存,填补坑洞,而不是用于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需求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除了身体和认知的发展需求,还有感觉、情感、精神、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在物质丰盛的环境中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开始对安全感、归属感、尊重产生了需要,再之后他们开始渴望透过精神需求(自由选择、自我界限)去进行自我建构。

因此,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需求都需要被满足,不然孩子就会带着创伤和坑洞前进或者干脆囿于某个阶段而不能前进。

甚至于,二胎出生后,大宝对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产生不确定,对关系有错误的认知,之后,他们可能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同时也在无意识地使用着曾经那些错误的解读。

还需要注意的是,类似于婷婷的案例很多,但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面对这件事情的表现不同,可能会哭闹争夺、可能会积极表现,也有可能会冷漠孤立,但本质相同,都已经出现了问题,他们都对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产生了不确定,也都在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向父母寻求着证明。

为什么会出现不确定?

孩子心智还不成熟,最简单直接的感觉来自父母的行动,可能是一个眼神,也可能是一句话,所以父母需要留意自己那些无意识的表达,有可能随意的一句话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你看看弟弟(妹妹)……再看看你!”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

“你什么时候能像弟弟妹妹那样懂事?”

类似不当的言语,可能是父母的一句无心之语,但常常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无法自处,在心底埋下一颗“不确定”的种子。

对于儿童来说,归属感就是感觉到自己是某一个群体中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以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是个人自觉地被他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踏实感。

归属感与安全感是儿童自我建构的基础。

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归属感需要的满足,父母们不妨尝试以下建议:

(1)0~3岁

从孕期开始,每天清晨对新生命说“欢迎你的来临”“你将成为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即使孩子出生了,也可以在清晨醒来后告诉孩子这几句话。这样每天用1分钟连结,对孩子的成长百益而无一害)。

不要将孩子寄养在父母以外的家庭之中,因为3岁以前的孩子主要是以一对一的养育方式为主,尤其是与母亲!母与子还在延续母胎连结的能量中,此能量是建构孩子归属感的主要养分。

2岁以后,家中有专属孩子的空间,器具、材质、尺寸大小应方便孩子使用。

(2)3~6岁

在孩子处于情绪的风暴时,倾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就是接纳,爱就是从心里接纳每一个人,无论他的状况是好还是坏。”

能够理解照顾二胎已经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大宝在这时候哭闹的话,父母反而会更容易比孩子崩溃,将一些不好的话往孩子身上丢,但其实,大宝可能只是想你抱抱他/她,毕竟,你一整天都在照顾二宝啊。

每周计划一次家庭时光,然后实施。让孩子感觉到家庭温暖的氛围,以及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很重要。

(3)6~12岁

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导孩子去体验被接纳和被排斥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并且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

启动家庭会议,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同样有责任、义务和权利。

和孩子共进有主题、有仪式感的晚餐。例如:开学前一日共进晚餐。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