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或被打该怎么处理

时间:2020-01-05 15:0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和别的小朋友发生摩擦。有时候孩子会出现大人或者被打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娜娜这两天心情很不好,她两岁多的小儿子手臂上被自家小外甥又咬了很深的牙印。为什么说“又”,因为小外甥已经不只一次地咬了她的孩子,她也尝试过批评小外甥,但却不见效。

听到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喊,看见那被咬得肉都凹进去的小手,心疼得她自己直掉眼泪。

娜娜:“小外甥两岁多,比我儿子还小两个月。两个孩子经常在家一起玩,稍不注意,小外甥就又打又咬。说又说不听,打又打不得。”

爸爸妈妈们肯定也都有娜娜这样的体验,年幼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友谊的小船经常说翻就翻,一分钟之前还是很好的小伙伴,一分钟之后却完全可以说翻脸就翻脸。

吵架打架甚至咬人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不只是小朋友之间相处,跟自己的父母互动,也可能会这样。

实际上,这些在成人看起来属于攻击性的动作,反应出的却是孩子的成长规律。

一、孩子为什么爱动手打人?

1、宝宝手部敏感期:1岁左右的宝宝肌肉控制能力得到发展,已经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胳膊运动,并随意做出扔东西、打人的动作了。

这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原来小手还可以这样使用,如果父母对宝宝无意中的拍打表示惊讶或者大笑,会让宝宝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使他加深记忆,以后更会“打”得起劲。

所以这一阶段宝宝的“打人”动作,就如西尔斯在《亲密育儿百科》所写的“尽管看起来有些讨厌,但这只是宝宝正常的交流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无礼的行为。”

2、宝宝自我意识萌发:2岁左右孩子开始萌发了自我意识,会以自我为中心。“我”的东西就不许别人碰,就要“保护”起来。

在这个时期,他们为了得到或保护自己想要的东西,会推或打任何阻碍他们的人。

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很欠缺无法很好地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只能借助行为(打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而且这一阶段的宝宝还没有建立同理心并不太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他们意识不到“打人”会“伤害”别人,同时不会认为别人哭了是由自己引起的。

3、缺乏自控力:三四岁以后,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但也可能表现出打人或者骂人等伤害别人的行为。

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还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行事难免容易冲动。

另外,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面对冲突的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嘴上说不清楚就会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

4、模仿大人以暴制暴:如果三岁以后宝宝打人的行为仍然没有减少,可能是家庭成员中有人在有意无意地通过“打”来表达某种诉求。

比如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经常用恐吓性的语言来吓唬孩子:“你再不乖,我就打你。”于是,孩子就学到了用打人来表达愤怒,表达不满,让别人听话,在模仿中习得了“打人”的行为。

宝宝打人,有时未必意味着暴力或攻击。学龄前宝宝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当他们想要表达却无法很好表达自己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使用他们更熟悉的方式,就是身体,于是就会出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暴力行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

所以,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

二、如果宝宝打人了,怎么办?

首先要弄清宝宝“打人”是不是真的攻击行为。前面我们提到过,宝宝表达能力有限,刚开始与人交流的时候,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更多的是从肢体接触开始,动作可能显得有些“粗鲁”,就会变成大人眼中常会被误认为是一种“攻击”。

这时家长应该温柔地告诉自己的宝宝,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方式,怎样才是友好的抚摸,并尽早教会宝宝一些简单的问候方式来替代“打人”,比如“飞吻”、“抱抱”、“拉手”等。

如果宝宝真的是因为争抢或情绪的原因,出现了攻击别人的行为,家长就需要干预。

1、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

多数宝宝并没有“欺负”这个概念,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行事。遇到宝宝使用暴力时,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宝宝明白,他现在的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马上把宝宝移到一旁,用平静并且坚定的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不能打人/不能咬人”,来进行制止。

一来这样可以阻止宝宝正在进行动作,二来可以平复宝宝的情绪,这样才能认真听我们说的话。

2、了解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

制止后我们不要怒气冲冲地质问宝宝,可以先帮助孩子表达感受:“宝宝是不是不开心?”当情绪被家长看见的时候,孩子就得到了安抚,打人的冲动就会降低。然后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想法和情绪。

“妈妈知道你生气,你能和妈妈说说为什么生气吗?”如果孩子太小不会表达可能需要爸爸妈妈通过猜测帮助孩子说出生气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小朋友不给你玩那个玩具?”

在了解了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后,明确表达对他的理解。然后教给孩子如何用正确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3、不能忽视的道歉过程

道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让孩子学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做错不怕,但需要学会道歉。

等宝宝平静下来后,可以这样和他说:

“你咬了弟弟,我们可以和他说对不起吗?”——这是陈述事实。

然后把焦点转移到他的行为对对方形成的后果。

“你看弟弟很疼,很难过,因为你咬他了。”——让宝宝知道被打、被咬都会很疼,很难过,客观上帮助宝宝分析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培养宝宝的共情能力。

如果他听不进去,可以边讲边示范,让孩子把手臂紧紧贴着牙,好像他要咬自己似的,但不要用那种惩罚性的愤怒的方式,告诉他:“看,咬疼了”。

如果宝宝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他说“对不起”,并教孩子通过握手或者拥抱来表达友好。

如果孩子继续有打人情绪,要把他带离,让他意识到不好的行为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而他需要对此负责。

4、教会宝宝正确地表达情绪

前面,我们提到,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会更频繁地出现负面情绪。所以,我们有必要教孩子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绪。

比如,不高兴不愿意的时候就大声说“不!”,生气时可以撕废纸,或是画画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就找大人帮忙……

要让孩子明白,情绪的宣泄不是只有打人这一种方式,很多办法都可以帮助他缓解和平复情绪。

5、父母要以身作则

永远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大人们平时遇到情况,也是出现情绪失控,会大叫,会动手,那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过激反应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永远记住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绪,第一步其实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控制情绪。

三、宝宝被打了,怎么办?

许多家长会第一反应就是“打回去”。但是对于宝宝来说,他们还无法理解很多规则,而他们学习和模仿行为的能力已经很强。

如果我们简单粗暴地教孩子打回去,孩子的确会学会;但从长期看,他们错过了学习规则的机会,也错过了学习如何正确应对这类情况的方法。

所以,在面对孩子冲突的时候,我们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宝宝当时的情绪来采取干预措施。

3岁以下的宝宝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还没成熟,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眼里的“暴力”行为,更多的只是孩子语言无法表达的结果,因此需要父母进行及时的引导。

1、鼓励孩子表达

如果宝宝的情绪受到了影响,甚至有哭闹,家长应该及时把宝宝和攻击他的孩子分开。不要第一时间就去替孩子出头,而是应该给时间让宝宝自己表达。

家长可以问问宝宝感觉哪里受了委屈,告诉宝宝,爸爸/妈妈知道他很难过,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他的错。

这一步的表达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这样等到他慢慢大了,遇到同样的问题,他就可以通过表达来求救。

2、安抚和共情

宝宝表达出来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安抚宝宝的情绪,委屈、难过、着急等等。可以抱着宝宝告诉他,爸爸/妈妈很理解他为什么哭了,这件事确实会让人不高兴。

用语言、拥抱、亲吻,来安抚宝宝的情绪,一方面可以很好孩子打人或被打该怎么处理(图1)地安抚宝宝失控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让他明白,自己受到委屈时,父母是值得信赖的求救对象。

不要小看这一点,所谓的安全感的建立就是体现在平时这点点滴滴。

3、提出解决方案

告诉宝宝可以有别的选择,比如玩另一个玩具或去看看一朵新奇的小花,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最重要的是,教会宝宝以后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的方法,比如直视想动手的人的眼睛,大声告诉别人“你不可以打我”,或者直接走开,向大人求助等。

也可以教给他更多的社交技巧,比如学会提议轮流玩玩具等等。

宝宝之间的社交很简单,无论是“打人”还是“被打”,都是很多孩子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帮助宝宝接触社会的很重要一课。

这其中,父母引导得当是最为关键的,教会孩子如何和人友好,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让他逐渐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对的,面对不对的行为怎么应对才更合适。

这锻炼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父母的情商修炼。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

易优模板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