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作业分歧导致家长对老师不满,该如何解决?

时间:2019-08-07 09:21: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要对老师的工作表示支持和理解,但是前段时间看到因为作业分歧,家长老师在班级微信家长群互怼,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因为作业问题,上海一家长质疑老师,却被要求退出家长群,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吗?”

事情是这样的:孩子三年级,刚换了语文老师,原来的老师已经布置了假期作业,新老师又布置了一批作业。有一位家长,在群里质疑老师,之后双方吵了起来,老师要求家长退群,家长则说“我们交了学费,要退也是你退。”到底是谁的错?

家长和老师的作业分歧,本来是件小事,但在爸妈们对老师、对教育、对家长微信群都非常敏感的大背景下,这个问题又成了回答数千、浏览无数的高分问题。

浏览了部分回答,真心爸妈发现,大家的回答比较一边倒:支持家长,吐槽老师的无礼、不负责任。连问题的描述,都是对老师的义愤填膺:

上海一个家长微信群,由于刚换了老师,孩子的暑假作业就多了一倍,原来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做,新换的语文老师,也给孩子布置了作业。但是,他布置的作业非常低级:把三年级课文抄一遍,把课外书抄一遍。这样的作业,终于让一位家长忍无可忍,鼓起勇气质疑了老师。没想到,这位家长竟然被老师痛骂一顿,喊他退群,而别的家长,非常自然地保持了沉默。

真心爸妈也是一对普通家长,不是老师,我们也待在孩子班级的好几个不同用途的家长群里。对这件事,我们有个角度不同的看法:

它和家庭教育的失败,或者学校教育的失败,或者是老师负不负责任,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问题出在,互怼的家长和老师,都采用了效果很差,或者说错误的沟通方式。

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效果大不同

截图里家长和老师的对话,很容易发现,双方虽然没有发展到骂脏话的程度,但语气、用词,都生硬、尖锐,另对方不快。

这些话虽然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暴力——肢体暴力,扯不上一点关系,但它们其实都是比较暴力的语言,按照“非暴力沟通”原则的提出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看法,这就是一种暴力沟通。

他在《非暴力沟通》的开篇就指出: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都是暴力沟通,它让人不快,引发误解,带来冲突,令人痛苦,但不幸的是,它几乎随处可见:

我们生硬地批评孩子,然后发现孩子不但没有因此变得听话,反而更加“叛逆”;我们生硬地指责爱人,然后发现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倒引发一场争吵;本来是为了解决孩子作业多的问题去跟老师沟通,却变成了一场毫不解决问题的互怼。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米歇尔认为: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这就是他所倡导的“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非暴力沟通虽然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但它并不难学,只要转换一个角度,留意把握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其实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准,改善沟通结果。

这四个要素是:

1、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2、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

3、需要:识别出是那些需要导致这样的感受,也就是确认你需要别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4、请求:明确表达自己的请求。

如果这件微信群互怼小事的双方都懂得非暴力沟通,那么事情可能变成这样:

观察——

家长观察:因为换老师,两位老师都留了作业,孩子的作业量太大了。

老师的观察:作业量可能有点大,引起家长的质疑。

感受——

家长的感:作业量大,孩子压力太大,而且做不完,可能需要找老师沟通调整。

老师的感受:家长表达了一些不满,但这种表达方式这让我有些不快;

需要——

家长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对作业做一些调整;

老师的需要:希望家长能表达得更温和一些;

请求——

家长更好的请求方式:老师能否评估一下作业量,稍作调整?

老师更好的请求方式:您先别着急,这个情况我刚刚知道,我会评估一下,晚点给您回复。

如果双方能“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这场沟通虽然开始可能没那么和谐,但一定不会发展出最坏的结果。

但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老师和家长,在这四个要素上,或多或少地都发生了偏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