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也有压力吗? 一起给宝宝快乐成长0压力

时间:2019-08-21 23:01: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宝宝的压力来源

相较于大人的压力,宝宝的压力相对来说十分单纯简单,但却能影响他们日后的人格发展,而爸爸妈妈的态度其实十分重要。

父母的响应方式

由于宝宝对周遭环境与照顾者的情绪、语调和响应方式十分敏感,不恰当的响应方式不但容易让宝宝紧张,也会影响宝宝安全感的建立,当宝宝还不会说话且无行为能力时,哭泣是最主要表达需求与寻求帮忙的方式,此时若父母或照顾者的响应方式较为冷漠,容易让宝宝产生无助感与不安全感,进而对无助的情况产生压力,安全感较不足的宝宝,随着月龄及能力的增加,反而会越来越黏人,无论是通过哭泣表达不愿离开妈妈身边或紧紧抓住妈妈的方式,都是为了确保能待在他认为安全的地方来获取安全感,因此建议家长,当宝宝因为有需要而哭泣时,适时的出声响应并安抚拥抱,可让宝宝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也能因此降低宝宝的焦虑感。

Tips:信任感的建立

当宝宝每次的细微需求都得到妈妈的温柔响应,宝宝会逐渐知道妈妈是安全的、能倾听自己需求的,亲子间的信任感也就从如此的互动中逐渐建立起来。

制止方式

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将地上的玩具放进嘴巴时,会下意识的大声制止,如:“不要碰!那个很脏!”或“很脏!去洗手”,宝宝虽然不懂字面意思,但却可能因为妈妈声调的突然提高与警戒的语气而感到不知所措与压力,甚至因此被吓哭,妈妈们可以尽量以和缓的语气教导宝宝,可以轻轻拿走不安全的玩具或以安全的方式让宝宝继续探索,避免不经意的提高音量让宝宝产生紧张情绪,否则若类似的经验在宝宝成长过程中重复出现,不但会累积宝宝的紧张情绪,长大后也可能因此对某些行为出现过度的不安全感,而培养出不适当的特定习惯,让孩子日后变得相对退缩而不敢尝试新事物。

Tips:爸爸妈妈可适时参考儿童健康手册中的儿童发展量表,观察宝宝的阶段性发展需求并提供支持,每个宝宝的发展状况不同,建议爸爸妈妈仍须尊重宝宝的个别生长历程,并给予他充分准备的发展时间。每个宝宝虽然各有不同的天生气质,然而出生后照顾者或爸爸妈妈对他的教养与响应,也都会在浅移默化中形塑宝宝日后的人格发展。

避免比较

许多妈妈在遇到有相近月龄的宝宝时,不免在谈话中会提及彼此小孩的发展状况,有些妈妈会过分担心宝宝的发展落后,而在行为中不自觉的带给宝宝压力,例如听到邻居同年龄的小孩已经会自己拿汤匙吃饭,而自己小孩还不会时,会尝试要宝宝也试试看或抓着他的手急忙练习,若小孩的肌肉发育尚未成熟,妈妈过于急切的态度会让宝宝感受到紧张,应尽量避免

成长挑战

有俗语说:“七坐八爬九发牙”,但实际情况仍需视宝宝的肌肉发展状况,不能一概而论,当宝宝的小肌肉准备好了,他会开始尝试抓握,当宝宝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时,他会开始练习说话,然而,当宝宝与同伴游戏时,若发现他们已经会走路或已经会说一些单字,而自己在学习模仿仍无法出现同样行为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疑惑与心急。爸爸妈妈的态度很重要,必须以正向的态度鼓励他或陪伴他学习,体贴宝宝遇到挫折的心情并给予安抚,例如当孩子尝试发出声音要求玩具但还无法发出正确单字时,一时心急可能改以拍打妈妈手臂的方式要求,若妈妈没察觉宝宝的心急反而皱眉不回应,可能不小心就忽略了宝宝的急切心情,而使他对于自己还不能正确发声感到压力。爸爸妈妈除了透过细心观察宝宝的发展需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外,陪伴或与他一起游戏,也能促进宝宝的发展并让他觉得被关心注意。

有压力的表示方式

通常爸爸妈妈若给予宝宝足够的响应与安全感,宝宝较不会有压力产生,哭泣通常都是为了表达需求,当宝宝需求被满足,即不会出现无理哭闹的状况,但若需求都已满足仍出现无理哭闹的情况、没来由的尖叫或是频繁的出现夜哭,则有可能是宝宝累积了一些压力或紧张,此时建议爸爸妈妈除了通过观察来了解原因外,也要展现耐心来倾听与陪伴宝宝,让他的不安得以释放。

减轻宝宝的压力

宝宝其实需要的不多,只要爸爸妈妈每天空出时间来陪伴、与他游戏或阅读,表达对他的爱、接纳并倾听他,都能有效减轻宝宝的紧张与不安感,所谓的陪伴,是指全心全意的专注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边看手机或电视边与他玩耍;游戏时,建议让孩子享有主导权,延续他原本的游戏模式来参与,例如当宝宝抓着小狗布偶学狗叫时,称赞他的模仿能力或融入他的游戏情境来回应:“你学狗狗叫好可爱、好像喔。”“狗狗要不要吃饭饭呢?”注意要避免以干扰或直接改变游戏规则来主导他的游戏。

以不干扰的方式陪伴,能够让宝宝觉得被倾听、被同理与被爱,不但能增加他的安全感,也能因此安抚宝宝、抒解他的压力。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教育 宝宝压力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