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的孩子长大,这将是他们要面对的主要挑战

时间:2019-08-12 14:57: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00后这一代人,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已经远远超出上一代人可以理解的范畴。70后80后父母们在2030年这个节点很可能被现实击溃:在高大上的奋斗链条上,他们已经找不到更多的诱饵来激励下一代。

龙应台的儿子会叼着烟跟她讲:妈妈,你要接受一个事实,我很平庸,不可能像你和爸爸一样都拿到博士学位的。相信很多父母今后都会遇到这一幕。

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竞争,才是00后们要面对的主流挑战。作为家长,我们现在能为孩子做点什么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号“罗辑思维”

文 | 笨死挺好(在德国从事新能源管理,一生热爱能源事业)

老婆最近一直在抱怨我陪儿子时间太少,导致儿子现在还不会骑自行车,不会背三字经,不会玩直升飞机……而别人家的孩子,早都会了。连爹妈也来插两刀,说弟弟的儿子,都会背十首唐诗了。

还有我小时候据说4岁就认识好几百汉字,可以加减乘除。再加上我们周围生活的很多人,下一代基本都是牛津耶鲁此类,作为家庭教育总管的爹,鸭梨山大。

父母到底应该在小孩教育中起怎么样的作用?

正方一派通常人数众多,认为小孩自己什么都不懂,你不逼他陪他提供条件给他,他自然是放任自流玩物丧志,所以虽然知道孩子辛苦,但是世道艰难,为了将来,父母必须殚精竭虑顶着头皮推他上轨道,这是责任。

反方一派人不多,但是理念很超前:快乐就好,父母的作用应该是在发现而不是挖掘,多陪伴而不是逼迫。

我的立场和反方非常接近,但是通常会被正方认为是不作为的借口,因此我最近也在反思,究竟应该如何包装一下观点。

我一直认为,一个小孩爱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好不好,几乎是天注定的。学习这件事情,如果不是以考上清华北大来论的话,那拼得就是天分……真正聪明的人,他根本不需要学习——李寻欢的理论绝对成立,这一点只有真正见过高手的人才会明白。

这听上去非常让人不服气,但真的就是事实。很多人这辈子听一下波意尔马略特定律就头疼,至死都不明白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区别。对于这样的人你当然也可以使用家教,上加强班,进国际学校等等办法,最终也许依然可以保证他们进入名校甚至拿到博士后——但也仅此而已,他们的人生可以成功,但是很难精彩。

听到这里,我的很多朋友都会说,是的,道理是这个,但是你不知道国内现在的竞争有多激烈……

其实新的一代人,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已经远远超出上一代人可以理解的范畴。对于50后60后来讲,能读书就很了不起了,考上大学当然是改变人生振奋家乡的大事件。而到了70后80后,名校外企公务员,所有的独木桥上都是人,不争第一就只能回家做缩头乌龟,因此好好读书奋力向上,几乎是每个普通人最深刻的生活选择——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的正能量。

可是到了90后甚至00后,这个逻辑很难follow。首先独木桥早就被人挤垮了。我周围的很多年轻人,从小就是新东方直奔牛津去的,高中就跑遍欧美澳的大把,创业大赛商模PK奖状早就拿厌了。可是斯坦福麻省理工就那么几家,你是局长处长那边一堆CEO高级总监也不是吃素的,何况现在大家都吃进口奶粉,智商差异很容易集中在小数点后几位——如果入口只有几百人的容量,能挤进地铁站的已经是英雄。况且买完票上车坐到站,小朋友们还要辛苦再挤一遍出站……怎么,你还想开车去那边接不成?

对于像我这样出生于小城市、至今没有上市企业挂牌、一生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人而言,怂恿儿子去走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博士这条路,几乎是逼良为娼。除非我确定他在智商上胜我一筹,不行,至少还要三筹。

对这条路不死心的人,要么是对自己的基因太过乐观,要么就是多半没见过真正聪明的人。我小时候据说算是智商高的,所以5岁被父母丢进小学,后来还去了火箭班少年班各种。这种拔苗助长果然以失败而告终,除了成绩上的天外有天外,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那种和一堆比自己大几岁的同学在一起的孤独:随便一个男生都可以一脚踹倒你,随便一个女生都可以把你写的情书交给老师......

所以带给我和我年少的小伙伴们共同的体会就是:决不逼孩子做任何试图超越常人的事情,不然的话世界会一下变得很凶险。

所以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竞争,才是00后们要面对的主流挑战。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