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年人难以理解孩子的想法?

时间:2019-08-13 14:14: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作者:小楼老师

01

小诺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带着她搬家了。她也离开自己曾经的小伙伴,进入了一个新的幼儿园。

进到幼儿园第一天,老师让小诺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下自己。小诺怯生生的说:我是小诺,我和妈妈来这里。

那你爸爸呢?有个小朋友问。

我爸爸死了。说完小诺哭了起来。

老师将小诺赶紧带到办公室,安慰了很久她才终于不哭了。

然而小诺来到新幼儿园了好几个月,没有小孩和她一起玩,如果她拿了一个玩具,别的孩子一定会抢走,大家也经常欺负她,说她没有爸爸。

所有老师都不明白为何孩子们不仅不同情小诺的遭遇,还一直欺负她,虽然老师们一直干预,也想了很多办法让别的孩子和小诺一起玩,但是只要老师不在场,小诺就会被冷落在一旁。

幼儿园的老师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孩子们的想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这些想法背后都有一种情绪——恐惧。

在很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眼中,爸爸是一个伟大的、且永恒的存在,爸爸是不会死的。如果小诺的爸爸会死,那么自己的爸爸也可能会死,这对孩子来说简直难以想象。如果小诺和别的孩子不同,或者小诺的爸爸有问题,那么自己也就不会有小诺那样的经历了。所以大家无意中就达成了一个协议——小诺很坏,我们不和她一起玩,我们的爸爸就不会死。

02

逻辑思维是人类一项高级认知技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学会了体验自己的身体,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 第二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进行思维,此时孩子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但此时孩子的思维还没有承认的逻辑,难以逆转,无法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概念不具有守恒性。

    当小诺告诉孩子们自己父亲去世了之后,孩子们不能将这个事件看成一个个例,他们认为如果小诺爸爸会死,自己不和小诺区别开,自己爸爸也会死。

  • 第三阶段(6岁或7-11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比如看到卡片、图像等辅助性材料可以开始进行运算。

  • 第四阶段(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 很多7岁之前的孩子只能基于他们所见去理解世界,他们没办法从自己的世界中抽离,更没办法通过眼前的事情推理未来。他们只能停留在当下这种状况,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深思熟虑。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的世界中父母是绝对的权威,甚至绝对正确,他们往往完全相信父母,父母对他们的评判或者行为他们几乎会全盘接收——父母如果认为他们是坏孩子,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坏;父母如果觉得他们很麻烦,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个负担,甚至不该存在。

    所以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行为不仅让父母困惑,甚至还让父母困扰。因为逻辑思维的局限,他们特别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干扰。

    03

    五岁的珍妮晚上不肯睡觉,一定要缠着妈妈,她妈妈不知道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半夜珍妮醒来就一直哭泣,无论妈妈怎么问珍妮都不肯说。接着好几个晚上珍妮醒来都会哭,而且一定要妈妈陪着。珍妮妈妈终于发火了,她对珍妮说,你怎么那么讨厌,都多大了还不肯好好睡觉?珍妮被妈妈的怒火吓住了,又抽噎了一会儿才睡着了。

    之后珍妮似乎就变了,她白天郁郁寡欢,也不再拥抱妈妈和爸爸,每天安安静静吃完饭就独自回房间看动画片。那时珍妮的弟弟还比较小,对于珍妮的突然变化父母并没有多放在心上。后来珍妮母亲回忆道,珍妮开始越来越邋遢,晚上睡觉拒绝洗澡和刷牙,母亲批评她她只是怒目而睁,甚至穿着鞋就跑上床睡了。

    直到有一天,珍妮家的保姆发现珍妮弟弟的奶粉中被人加了洗衣粉。起初谁也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是珍妮做的,但在父母的简单“盘问”下,珍妮只有承认了。珍妮的父母非常伤心,尤其是母亲。曾经为了不让珍妮碰洗衣粉,妈妈骗她说洗衣粉有毒,用手摸一下都会中毒,所以母亲知道,对于珍妮来说,洗衣粉是她能找到的最毒的“毒药”。可她居然想用这个“毒药”来毒死弟弟?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嫉妒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性格心理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