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与“不听话”的小孩儿相处

时间:2019-08-13 16:5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不听话”小孩儿,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古立古豆父母学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考察时,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苹果,老师走过去夸赞道:“画得真好!”孩子高兴极了,中国专家奇怪地问老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呢?”那位老师说:“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老师和家长用包容来面对孩子不按规则和常理的行为,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孩子的想像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思维上“不听话”的孩子,看到的世界都是独特的,他们想像力丰富,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横加干涉,很容易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习惯给孩子讲道理,将成人的思维和意愿强行加给孩子,但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性格,一味地强调服从,孩子也许就会迫于父母的威严而不敢去反抗,但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就变得盲从。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听话,是优点。然而,让孩子被迫去听话,可能会让他们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取2~5岁时有反抗倾向和没有反抗倾向的儿童各100名,分别进行跟踪观察,到孩子进入青年时期,他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定,有主见,有独立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敢独立承担责任。

如何才能让孩子不盲目地服从呢?

看看伟大的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是怎样教育淘气的女儿的:一个周末,大人们在安静读报,孩子们在一边玩耍。忽然,艾瑞克森的女儿走向妈妈,一把抢过妈妈手里的报纸,并扔在地上。妈妈当即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把报纸捡回来,并跟我道歉!”女儿倔强地回答:“不,我不需要这么做!” 发生这一切时,艾瑞克森由于身体原因正躺在床上休养,但外面的情况他听得很清楚。他请保姆把女儿抱到自己的床上。女儿挣扎着要逃离,艾瑞克森一把抓住了女儿的脚踝。女儿大喊:“放开我!”爸爸却面带微笑,从容回答:“我不需要这么做。”就跟女儿几分钟前的话一模一样。女儿继续挣扎,用很大力气想逃脱,但每次逃开,又被捉住。 他们就像两个大力士,一边玩笑,一边角力。父女俩就这样对峙了几个小时。最后,女儿终于累了,开始认输。她对爸爸说:“我去给妈妈捡报纸。”面对女儿的投降,艾瑞克森说:“你不需要这么做。”女儿略带疑惑地看向父亲,停顿了一下,很快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去捡报纸,我还要跟妈妈道歉。”

在这个小故事里,艾瑞克森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几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1艾瑞克森没有要求和命令女儿听话,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几分钟之前,孩子的“我不需要这么做”给妈妈带去了不适体验;现在,父亲通过模仿女儿的方式,让孩子也感受到被干扰和被拒绝的体验。游戏的方式,是跟孩子沟通最好的方式。

2永远不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规则不堪一击。整整4个小时,艾瑞克森始终保持温柔但坚定的态度。试想如果在过程中,他因为累和烦就放手了,那么他所做的努力就白费了。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只要我反抗一下,闹一闹,他就会对我妥协。如果下次他没妥协,一定是我闹腾得还不够。

3给孩子留下思考和做决定的空间。当孩子开始求饶时,如果艾瑞克森得意地对孩子说:“你早这么说不就好了”,孩子只会觉得自己是被迫投降的,心里会产生屈辱感和无力感。这位智慧的父亲巧妙地把大人的命令,变成了孩子自己主动开口要去做,给了孩子做决定的小空间。所以,孩子最后决定道歉,不是屈服,而是真正想做。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性和建设性的过程。针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要加以分辨,不能一概而论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有一种“不听话”,是因为孩子有独特的想法,非但不能干预,还要加以支持和鼓励;一些不是原则问题的不听话,我们要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技巧和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当然,对于那些属于孩子天性的活泼和淘气,我们就听之任之吧!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想象力 思维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