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培养孩子领导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做“跟随者”的意义

时间:2019-08-26 08:07: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和大家分享的美国"The Huffington Post"上《我最希望给孩子的10个性格特征》这篇文章(六一儿童节,送孩子这10个受用一生的礼物),其中有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领导,也懂得如何跟随。不过当时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写了点,一直意犹未尽,正好今天和大家好好聊聊。

实际上,古人早就说过“百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啥?因为读书可以入仕,入仕可以做官做领导嘛!再后来,这句潜台词再加上欧美“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教育观念的引入,更把大家心中这个隐隐晦晦的渴望光明正大地翻到了台面上,反正在我刚接触儿童教育这个领域时,“领导力”这三个字就已经风靡整个家长圈了。

当然,我这么说可不是要黑“领导力”,相反,我也认为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是件大好事,只是感觉我们在理解和培养领导力上也许出现了一些偏差。就拿非常重视培养孩子领导力的美国来说,他们所谓的领导者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职位高、有权利的人,而是很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着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学会做一名跟随者。

可常言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也许在很多人的脑子里,做跟随者是没出息的,说到这,我又要回望下自己悲怆的童年了,我小时候就是个“跟屁虫”,也许因为我年龄小、个子小…好吧,主要是因为没想法。所以大家说玩沙包,我就玩沙包,大家说去河边抓鱼,我就跟着去抓鱼,大家说把零花钱拼起来买浪味仙,我就老老实实把钱交出来…于是经常会被我妈骂没出息…可是,抓鱼真的很好玩,浪味仙也真的很好吃啊…但不管我们乐不乐意,我们的大脑都会被强行输入做鹤立独群、压倒群芳的领导者才有出息这个信息,于是在跟随时总是缩头缩脑,更别提现在的孩子了,玩的是Ipad,学的是钢琴,在家是霸王…鲜有做跟随者的机会。

去年湖南台非常热的一档综艺节目《一年级》,其中有一期是讲一年级的孩子们竞选班长,竞选就竞选吧,这原本是孩子们自我展示的舞台,最后却变成了家长们拉票的“战场”。比如有的妈妈为了帮儿子,给每位同学发棒棒糖;有的父母加班加点为全班做蛋糕;更有个爸爸因为自己是主持人,搬出了一堆明星朋友为女儿拉票…在这场拉锯中,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班长这个“领导岗位”,都一副不得到就誓不罢休的样子。的确,在这个高度以自我中心的社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主张被实现,自己的想法有人听,自己的观念有人附和,自己的建议有人去实施…但我们没有想过,如果人人都做领导者,谁来做跟随者?如果没有跟随者,那又哪来的领导者?

在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随便微信了几个好友,问他们什么是领导力,大家的回答都集中在决策力、影响力上,似乎领导者就是做决定、给方向的那个人。而在众多定义中,哈佛商学院弗朗西斯•福雷教授说:“领导力表现在,因为你的存在能使他人变得更好,而且当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影响力还能一直持续。”我深以为然。特别是在这个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的社会,领导者再不是那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人,而是能与他人沟通,能倾听别人,能做好团队协作的人。

比如学会倾听,这点就是很多孩子缺乏的,就像我那个没做成领唱就郁郁寡欢的小侄子,他平时是个小话唠,别人说什么他总喜欢打断,然后说自己想说的东西,如果在他说得起劲时你横插一句,他会立马急着嚷嚷“你听我说!”但其实,一个好的领导者,并不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掌握话语权,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合适的时机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团队协作,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领导者也一样。一个事业有成的朋友就讲到自己留学那会儿,要和几个学物理的同学一起做一个项目,她可是学金融的,物理…早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在整个项目中,她始终都扮演着协作者的角色,项目负责人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她同时也一直在观察别人是如何安排每个人的工作,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跟踪整个项目的进度,协调项目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项目中她虽然是个“跟屁虫”,但却从中学到了很多,再后来当遇到她擅长的领域的项目时,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那个项目的领导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