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虐娃”,这一招够狠的!(2)

时间:2019-07-27 13:5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科长有个邻居,这两天跟我倾诉说,自己4岁的孩子看到别人玩什么玩具,自己都要,别人有什么,他就要买什么。邻居很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太虚荣太物质。

心理分析:

宝宝的攀比,有时候是受父母的影响。父母之间经常谈论谁家买了房子、高级私家车,买了什么牌子的衣服等,耳濡目染宝宝也就学会了攀比这些表面的东西。

应对措施:

用宝宝的长处去比

用宝宝的长处去比,用宝宝有的东西比别人没有的东西等。

比如,当宝宝看到别人穿漂亮碎花裙而受表扬,自己也想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你上次穿的那件红色裙子邻居阿姨都夸很漂亮呢,妈妈也觉得你的红色裙子更好看!”

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正确消费

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好榜样,别给孩子营造一个凡事都要比别人强的氛围,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去消费。

转移孩子关注的点

将重点从物质方面向一些与金钱无关的其他方面进行引导。

比如,当孩子不满意自家房子没有小伙伴家的房子大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虽然我们的房子没那么大,但是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你啊。”

3、好胜:能力方面的嫉妒

案例分析:

幼儿园里,老师表扬了小亮叠的飞机最规范、最漂亮,还把它放在手工角展览。

可没过多久,就被小北给撕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北说:“老师只表扬小亮的,没表扬我的。”

心理分析:

争强好胜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从孩子三岁开始,他们就有了竞争的意识,通过与别人比较,彰显自我的不同,以此获得优越感和成就感。

我们要抓住契机,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在良性竞争中成长。

应对措施:

允许孩子发泄嫉妒情绪

我们要理解孩子被人比下去的失落情绪,允许他们适当地发泄,比如抱怨几句、买个心仪的玩具、吃平时不准吃的零食……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我们要鼓励孩子看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在舞蹈比赛中落选了,我们可以告诉他:“虽然你跳舞没能入选,但是画画很棒啊!不仅被老师表扬过,还获得了比赛一等奖呢!”

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孩子改善那些他们不擅长的领域,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

让孩子学会正确竞争

我们要尝试把孩子的嫉妒心转化成鼓励他前进的动力。

比如当孩子对小伙伴搭成的宝塔积木十分眼红,并嫉妒地说,一定是他爸爸帮他做的。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如果你肯多花时间和精力努力练习,你一定能做得比他漂亮!”。

4、自我:社交方面的嫉妒

案例分析:

欣欣最近发现自己的小伙伴丽丽特别受欢迎,就连妈妈都夸丽丽懂事、手巧,欣欣很不高兴就跟丽丽闹掰了,结果丽丽生日请了很多小伙伴,唯独没请欣欣,欣欣知道后很伤心。

心理分析:

面对孩子在社会关系方面的嫉妒,我们一定要重视,因为这些也许就是孩子在学校不开心的主要原因。

应对措施:

引导孩子敞开心扉

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谈心聊天,通过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道出事情原委,耐心去倾听,努力去理解。

表达同情和理解

试着说:“我真的可以理解,这件事让你感觉很孤独”。

然后,给她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主动帮孩子承办一次party,邀请好朋友一起参加,帮助孩子和小伙伴冰释前嫌。

不拿孩子做比较

孩子的心理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总说“你看谁谁谁比你乖多了!”,孩子便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转移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去了,因此他会因患得患失而变得嫉妒和攻击性强。

总之,面对孩子的嫉妒心,我们既不能随便地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的标签,也不能放任不管。

我们要根据孩子产生嫉妒的不同场景和原因,予以相应的引导,将恶意嫉妒转化为善意嫉妒,激励孩子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