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想要一部iphone,你会怎么回答?

时间:2019-08-10 15:34: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昨天,苹果发布了新一代产品iPhoneX。一些网友开玩笑:卖肾、卖肾还是卖肾?重要的是“真的无肾可卖了”。

为了购买各类新潮的电子产品、服装鞋包,一些大学生不惜在网贷平台借高利贷,因此卷入“裸贷”,甚至自杀。

今年9月3日,北京一名大三学生留遗书后溺水自杀,遗书中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只怨自己太过浮华”。自杀后第二天,他的父亲收到多个校园贷追债短信电话。

如何让孩子克制过度的物质欲望,从小养成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避免孩子长大后虚荣浮华、贪图享乐?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个美国华人妈妈的智慧做法。9岁的艾米,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孩子,每年她都会和父母一起回祖国探亲。春节时,中国的亲戚都会给她发红包,有时候总金额超过了2万元。

不过,妈妈不允许她随便花钱买东西,并且做出了如下规定:在18岁成年以前,艾米若想用自己名下的钱买东西,首先要写一封申请书,申请书中要写出购买理由,如果理由不充分,妈妈将予以驳回。一旦申请被驳回,一个月以后才能重新申请。

iphone手机一度引发了艾米班里同学的购买热,艾米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了iphone手机,也动心了。

于是,她给妈妈写了一份购买申请,申请理由是:iphone手机的游戏功能很强大,下课后可以玩玩游戏,减轻课业压力。

妈妈看了申请书后,淡淡地说:“美国的课业量并不重,放学后也有大量时间给你们玩耍,你还需要减压吗?”就这样,妈妈果断地驳回了申请。

一个月后,艾米又写了一份购买iphone手机的申请书,申请理由是:自己容易忘事,买了手机就能将重要事情备注在备忘录里,避免忘事。

妈妈告诉她,如果需要备忘录,房间的挂历就能实现这个功能,再次驳回。

第三次申请,艾米的理由是:我这么想要这款手机,难道不能作为理由吗?

妈妈笑了笑,说:“想要不等于需要,我们所能拥有的金钱永远都是有限的,可是世界上好看的、有趣的、奢华的东西多得很,而人的购买欲望也是无限的,谁能一一买过来呢?只有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或者工作确实有帮助的东西,才是你需要的。而‘想要’不能作为一个充分的理由。”

这次,艾米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

后来,她再次写了申请书,理由是:iPhone手机的APP能够下载很多小软件,帮助自己学习外语,比如XXX软件,它是一个免费在线学习语言社区,能够让自己随时随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语言。

妈妈看了申请书后,自己下载了一个XXX软件体验了几天,发现这个功能确实对学习外语有利,便批准了艾米的申请。

渴望物质是孩子的一种本能,然而会把物质使用到极致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对于“需要”范畴内的消费需求予以满足,而属于“想要”范围的消费需求严格控制,留出延迟满足的时间。

妈妈之所以让艾米写购物理由,就是想让孩子明白允许消费的规则就是能够说出正当的、合理的理由。

而申请一次后间隔一个月才能再申请,则是给孩子一个思考和冷却的时间,慢慢学会分辨“需要”和“想要”。

有时候,在等待和思考的过程中,孩子的购物需求就会发生变化,这有助于孩子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同时避免盲目消费造成浪费。

今天的中国,正在面临一个“尿不湿时代”——

用尿不湿的孩子,跟以前用尿布的孩子有很大的不一样:当孩子长期处于舒适的状态中,感觉不到“不舒服”,他反而也没法感觉到“舒适”了。

“尿不湿时代”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无感。对很多事情、很多东西提不起兴趣,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无聊”、“没劲”是他们的口头禅。

在大人看来,今天的孩子够幸福的了,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看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比自己小时候不知道强多少倍。可是,当我们仔细观察,却发现今天的孩子并不快乐。

原因是,如今的孩子没有了“渴望”。他们被过量的好东西淹没了,无法在“渴望”中体验“得到”的快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喜悦产生于强烈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没有需要,就无所谓喜悦。对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胜于金子。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