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训,成就孩子的一生

时间:2019-08-14 19:26: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家训,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规范,以法的形式在一个家庭中传承下去,是这个家庭的行为准则。家庭中只有做到长幼有序、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家庭方能自然得以安定,后辈自然得以成才,道德自然得以弘扬。

我怀着诚恐、虔敬的心情,写下一点文字,意在唤醒父母沉睡的心灵,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朝着正道去成长、去成才,做一个有德之人。

暂且不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大德思想,而我们的孩子,真的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身为父母,我们到底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贤良?圣人?首富?豪杰?……孩子能有良好的德行,才是我们所期望的。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而如今的教育,为了一味地追求教学质量,与西方国家教育理念接轨,完全忽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浸润。习主席指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并且很好地传承下去!因为国人有了信仰,国家才有希望、才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的讲话和著述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习主席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情怀,这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思考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其实,也在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忘本!

如何才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必须着手从娃娃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从家风家训抓起。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只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孩子才会朝着正义之道发展。孩子的德行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训,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因此,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每一位父母必须重视的事情。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是写给太子李治的,要他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当好一国之君的箴言。以《帝范》中的《崇俭篇》为例,教育太子李治在生活中处处要勤俭节约: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非增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此节俭之德也。如果做为君主都做到了节俭,那么老百姓自然会效法,风俗自然就会淳朴起来。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又有几人做到了厉行节俭呢?孩子大手花钱,生活无度,责任在谁?谓在父母也!古人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多吃一些苦头,进行历练,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此乃家训“节俭”篇。

我们将孩子送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学成之后光耀门楣?寻求一份好的工作?将来成为人上人?敬爱的周总理在学生时代的一句豪言壮语,激励了几代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年少时期的周总理就心怀祖国,胸装天下,所以最终成为了万世爱戴的一代伟人。

我们再看看清朝文学家袁衷《庭纬杂录》中的一句话,阐述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士之品有三,志于道德者为上,志于功名者为中,志于富贵者为下。他把人的志向分为三等,这确实是三种不同的人生目标啊!他认为力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功名富贵等次之。接着他又批评了当时一些家庭对子女不恰当的要求:近世人家生子,禀赋稍异,父母师友即以富贵期之。这样所造成的结果是“其子幸而有成,富贵之外,不复知功名为何物,况道德乎?”父母不注意加强孩子的道德修养,将来孩子即使富贵了,但也不能长久。

我在农村经常听到家长教育子女: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住不上高楼开不起豪车,还得回农村种地!这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思想,让孩子奔着金钱名利去狠狠地学习,从而完全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在这样争名夺利的理念下教育出的孩子,纵然功成名就了,日后对家庭又能担当起什么重任呢?对社会对祖国又有什么作用呢?还望家长三思!此乃家训“道德”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