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没有出息,竟跟这4个法则有关!妈妈一定要看

时间:2019-08-15 08:15: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每位妈妈都希望教育出一个阳光开朗、自信乐观的好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温柔细腻的好妈妈。可是真到了管教孩子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执拗、任性,却又很容易变得暴脾气、没有耐心……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中科院陈琦老师,在“家长必读讲堂”做分享时就说: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为一个好妈妈。如果你觉得孩子不好管,如果你觉得自己老是动不动发脾气,基本上是因为你太久没学习了。

孩子的成长,是件很有规律的事情,比如小孩子吃手这件事,学习过儿童心理学的妈妈,就知道这是孩子处于‘口欲期’的正常表现,就不会当回事;而没学习过的妈妈,就认为这是坏习惯,就会费尽心思帮孩子改,甚至打孩子……

所以你看,要想培养出个好孩子,妈妈不进步、不学习怎么行呢?”

陈琦老师前段时间讲座时,阐释过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教育法则,包括“手表定律”、“超限效应”、“木桶效应”……基本都是对孩子心理特征的归纳、总结,对教育孩子非常有帮助。

下面,优妈就帮大家整理一下,希望对正处于烦躁、困惑中的妈妈们有所帮助!

-01-

手表效应

当你有一只手表时,上面显示12点,你就知道现在的时间是12点;但是,当你有两只手表时,一个显示11点,一个显示12点,你反而分不清哪个是准确的了。这就是所谓的“手表效应”。

“手表效应”最想告诉妈妈们的道理是:孩子拥有的东西多了,有时并不是啥好事。

(1)玩具多了,不一定是好事:

不知道妈妈们发现没有,当你只给孩子一个玩具的时候,孩子能津津有味地玩上好久,可是当你给孩子一堆玩具的时候,他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哪一个都玩不了多长时间。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且也需要保护和锻炼,小时候过多的玩具会严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等上了小学,就容易出现上课走神、坐不住的坏毛病,而且不太好纠正。

最适合孩子的玩具数量,是3~5个,既能满足孩子那点虚荣心,又不至于过多分散注意力。

很多时候我们一个劲给孩子买玩具,其实并不是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只是我们自己觉得“玩具越多爱越多”。

(2)零花钱过多,不一定是好事

虽然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到提高了,但孩子的节俭、理财意识还是需要从小培养,因为再多的家产,都经不起一个败家儿子的随意挥霍。

(3)给孩子过多关注,不一定是好事

当孩子对你提出买这、买那的愿望时,如果不是必须的,你要学会“延迟满足”他,因为轻易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很容易让孩子丧失感恩之心。

比如说,你的孩子夏天总是嚷着要吃冰淇淋,如果你隔几天才带他吃一次,那他每次都会很高兴,并在心里觉得妈妈真是太好了;

但如果你天天都满足孩子的这个要求,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每天吃一次冰淇淋是理所应当的。等哪天你觉得经常吃冰淇淋不健康,拒绝再买时,孩子就会冲你发脾气,埋怨你,一点都“不念旧情”。

-02-

马太效应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个寓言小故事:

一个国王要出远门,临行前把家产交给了三个仆人保管。第一个仆人分了5000两银子,第二个仆人分了2000两,第三个仆人分了1000两。

过了很久,国王回来了。第一个仆人奉上了1万两银子,说:“陛下,我用您给的银子做了点生意,多帮您赚了5000!”国王很高兴,重重赏赐了他。

第二个仆人奉上了4000两,说:“陛下,您给了我2000,我又帮您赚了2000。”国王同样很高兴,照样赏赐。

第三个仆人只奉上了1000,说:“我把您给的1000两埋在地里藏得很好,现在原样还给您。”国王很不高兴,觉得这个仆人又蠢又懒,不但没有赏赐,还把那仅有的1000夺过来,赏赐给了其他仆人。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便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这个“马太效应”,其实揭示了一个比较残酷的社会现象:优秀的人更努力,会越来越优秀;差的人不思进取,会越来越差。

给妈妈们的启示就是:

(1)一定不能让孩子懒惰,因为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别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