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谐音起名法

时间:2019-09-19 21:54: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取名禁忌中有一项“不能取谐音有岐意的名字”,但是不是不能取带谐音的名字,如能巧妙应用谐音,谐音和音义都很不错,那就能使名字更有深意,寓意不凡,生动有趣味。

  谐音起名法就是利用谐声字来起名字的一种方法。所谓谐音字,就是利用某字词与某字词在语音上相同或相近这一特点,互相假借。

  汉语有21个声母,36个韵母,声韵配合起来只有1400多个音节,这里面还包括很多有其音而无其形的字词,这样实际存在的就没有那么多音节了。这就造成了很多字词的同音或近音,而这又在客观上为我们从谐音 角度来起名提供了条件。另外,起名者苦心研究,寻求起名的变化,往往也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了谐音假借。由于人名主要是用来称呼的,因此,叫出来的声音所谐音的词在语法上相同或相近,就使人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所谓词的意义形象。同时,人名也要用来书写,写在纸上成了文字,也会给人一种 变化感。当我们读一个名字时,首先想到的不仅是这几个字的意义,而且还 有它们同音字的意义,有时后者还是主要的。例如“庞博”这个名字,除了广识博学的意思,还有和“镑礴” 一词同音,取其气势宏大的意思。

  以谐音来起名,俯拾皆是。如《清名家诗抄》小传说:“李必恒,字北岳,商邱宋公为其疾,故更字曰百药,取唐贤起名意,且义同也。”

  再举古今人名为例

  武岳,谐“五岳”。

  潘峰,谐“攀峰”。取攀登髙峰之意。

  文彦博,“彦博”谐“渊博”。

  江不凡,“江”谐“将”,取将来不凡之意。

  宗臣,“宗”谐“忠”取忠臣之意。

  诸如以上这些同音不同形的字,使人们一听到这些名字,就自然而然 地与语言中有意义的词的相同语音联系起来,使名字的内容更加丰富。如 “刘洋”这个名字,人们一听到语音,总是与“到外国留学”意义的“留洋” 联系起来。

  还有一种谐音起名比较特殊。有一些字有多种读法,用作姓氏时读音 和平常读音有区别,而起名者就利用这种一字多读法来故意制造成谐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名字在呼喊时,一般不认为是谐音,只有书写文 字,才自然地会想到是谐音。

  “皆音”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按人之常情,给自己的子女起 名,都会起褒义,或至少是中性谐音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故意起带有 贬义谐音的名字的。比如电视剧《新星》中有一位村干部叫“潘苟世”,他脱离群众,仗势欺人,作者对他的批判态度是很明显的,为他定名“潘苟 世”有“苟活于世”的意思,同时也谐“狗势”的音,暗含着“狗仗人势”的 意思。谐音如果运用得巧妙,是一种很好的起名方法。像前面举的庞博、高健(高见)、程刚(成钢)等等,都是很成功的,谐音起名的优点在于??含而不露, 意在言外,使人感觉含蓄,不落俗套。

  用谐音起名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雅化”。有人小时候没有大名,只有小名,长大后叫,觉得小名不雅,又不愿改动太大,就用谐音的办法,找一个或两个比较文雅的同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名字。比如小名阿狗、毛狗,长大后叫阿苟、毛苟;小名叫“影子”,长大后叫英姿;小名小兰,长大后叫晓兰。 还有广东人名用字中,“亚”字很多,原来粤语阿、亚同音,小名叫“阿”某,长大后就叫亚某,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雅化。

  谐音还有无意造成的,其中当然也会有褒义谐音,但贬义似乎更多些。 由于起名者只注意了名字本身的意思,却忽略了和名字同音的词或词组可 能是贬义的。例如“于刚”会使人想到“鱼缸”,“侯岩”会使人想到“喉 炎”,“范婉”会使人想到“饭碗”。为了避免造成这种不愉快的联想,在给 子女起名的时候,就要考虑得全面些,想自己起的名字会不会造成贬义的谐音。*

  在正常的情况下,姓和名是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分幵的。所以我们对名 字的皆音,一定要和姓氏连在一起考虑。比如“信”字,意、音皆好,用作名 字很有男子气概。汉初大将韩信,耀武扬威,破楚簕王项羽于垓下,其名正 如其人。然而明朝洪武年间新乐知县也名叫信,不过姓吴,称吴信。本来姓归姓,名归名,但读出谐音实在不好,吴信谐音“无信”,是不讲信义、没有消息的意思,堂堂一名知县,没有信誉,可想见其尴尬。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起名 谐音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