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亲子交流,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时间:2019-08-01 20:32: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但是,日常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不经意的亲子交流方式,依然是这样的————

“你如果不按照这个要求做,我就不喜欢你了。”(威胁)

“我认真跟你说一下这个道理,你仔细想一下。”(灌输)

“你必须好好学习,不然你的前途会一塌糊涂。”(否定)

……

在我看来,这些话统统不是交流,因为它们都是单向的,这些只是我们打着父母之名,站在天然的制高点,提出的要求。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早走过了孩子所经历的路,我们完全懂得方向,我们把提出要求,当作爱的方式。

可惜,爱这件事其实特别脆弱,经不起要求。每要求一次,就减弱一分,亲子关系,同样如此。我们对亲子交流是有误区的——听话,就是最乖的。或者,说道理,就是最有效的。

事实并非如此。

第一,亲子交流的最好结果,不一定会达成家长的期待。

既然是交流,就是有商有量。对方可能会拒绝你,也可能会打击到你,这都很正常。

我前天刚结束7晚的游轮行,休息了一天,真的很疲倦,葫芦坚持让我带他出去玩,我认真告诉他好几次,妈妈头晕,葫芦一直在坚持,最后葫芦开始吼:你干脆别回来了!

那瞬间我本能也想发飙,但我立刻平复了自己,我意识到,是思念妈妈太多,才会变得在平时轻易可以理解的小事上,如此“不讲理”。

高质量亲子交流的第一点要素,是理解。

我妥协了,我穿上衣服,带他下楼玩,他走到楼梯的时候,说了一句,妈妈还是很爱我的。

那一瞬间我心头一暖,被理解的幸福,大大抵消了生理上的难受。

葫芦在户外游乐场只玩了半小时,说妈妈太冷了我要回家了。我心里知道,他是惦记我头晕。

我跟葫芦沟通的本意是不出去玩,但出去玩这件事发生了,超出了我的控制。然而,这依然是一次特别好的亲子沟通,我们彼此都做出了妥协和理解,我们都确定了对方爱自己,而且,理解对方为我们的付出。

第二,最好的亲子交流不是语言,尤其不是分享道理。

经常有后台的父母跟我抱怨,孩子越长大,讲道理越没用,甚至会激发他的叛逆。

我的回复是,假如是这样,就立刻让“讲道理”这件事停止,因为它就是无效的。

在电影《爱的方程式》里,天才数学家儿子Nathan患上自闭症,父亲车祸死后,他对母亲从不理解,关闭了与母亲语言交流的所有可能。

他几乎不跟母亲说话,但母亲从未放弃过亲子交流。

里面有一个小细节很打动我,每次Nathan去上学,妈妈都把书包收拾好,但Nathan不愿意妈妈帮他背上书包。

妈妈从没有去说大道理:“你想一下,我付出了多少……”“难道你不该为我们的关系做一点努力……”她只是默默站在他身边,收拾好书包,然后停下来。

Nathan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在很多事之后,两个人终于达成了彼此理解,有一天,Nathan主动要求妈妈帮他背上书包。妈妈笑了,眼里有泪花。

收拾书包,这个很小的动作,其实包含了说不出口的爱和关怀,这个亲子交流不是通过语言完成的,通过一场漫长的、重复的、单调的行为。

但那又怎样?它的效果,比说大道理,好一万倍。

亲子交流不一定要说出口,重要的是,去做高质量的亲子交流,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图1),去付出,去示范,该怎么爱。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卢梭说得更加残酷: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

比我爱你高级的,是我懂你

大家都很喜欢看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会记得龙应台说的很多的金句,比如,所谓母子一场,就是渐行渐远的缘分。

而我在其中看到的,是一场深刻的亲子交流。

《亲爱的安德烈》由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40多封来往书信组成,这是龙应台和安德烈,为避免青春期渐行渐远的、互相憎恶,而约定的独特方式。在书信中我们发现很多母子真正的关系是:观点不同,但彼此克制;真的尊重,源于宽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18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百度
腾讯
新浪
淘宝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