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这么忙碌地看孩子,却从未“看到”孩子(2)

时间:2019-08-02 19:0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接下来要说说记录方法了,同样是记录事实,但是记录的质量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观察是否有用。这里分享一个小D的认知老师告诉我的ABC原则,是美国幼儿园老师培训时的知识。

  • A(Antecedent):这之前发生了什么?

  • B(Behavior):孩子当时在干吗?

  • C(Consequence):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 学过管理学的朋友们会发现,这和我们在管理中给予反馈用的技巧-SBI(即情景-行为-影响模型)是很类似的,就是不能光记录当时发生的情况,而是要有前因后果。当然有时A和C并不是同时都会存在,所以大家可以灵活运用。

    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 普通记录:嘟嘟每天吃饭时就喜欢把牛奶打翻在地上。

  • ABC记录:嘟嘟每天吃饭时喜欢把牛奶打翻在地上,每当这时,妈妈爷爷和奶奶都会围过去。爷爷会把奶瓶捡起来,妈妈和奶奶会在一旁很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但嘟嘟看上去还挺开心,让全家都很无奈。

  • 从普通记录里,我们是得不到任何线索该怎么办。但是从ABC记录里,我就会有一个假设:嘟嘟是不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寻求关注?因为每次他打翻牛奶,全家人就会围过去,也正因为如此,他看上去还挺开心的?

    有了这样的假设后,我们就更容易有解决方案:平时多给予关注,当他打翻牛奶时,反而减少关注,打破嘟嘟的联系:“打翻牛奶全家就会围过来”。

    很多妈妈也给我留言询问,到底要观察什么呢?有的说要观察孩子大运动是否达标?有的说要观察孩子如何和其他人互动?也有的说要观察孩子是如何玩玩具的?

    其实,观察什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颗观察的心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孩子。

    这些所谓的标准只是外在,当我们真的可以看到孩子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外在,更能透过表象看到背后的洞察。

    愿我们都能这样和孩子建立连接,互道一声,I see you!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 教育反思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