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流泪了,请你也别再给孩子贴标签……

时间:2019-08-11 20:44: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这还没完,我和我妈在家里也时不时会说说儿子,“妈,儿子皮肤真好,要是好看点就好了!”

从来没觉得这有啥,直到有一天,我带着小家伙去我妈那儿小住,结果到的当天,邻居看到我儿子就都围过来了(那情景你们可以想象),哟,虎头虎脑,大得真快;你们养得还不错,胖胖的……正当大家七嘴八舌时,儿子突然憋红了脸轻声说,“我长得不好看!”瞬间,空气像凝固了一样,所有人都有点意外,“谁说的啊,宝宝很可爱,我们都很喜欢你”。“妈妈说我不好看。”他紧紧握着我的小手有点湿湿的,脸上有点落寞……

那一刻心猛的一抽,我立马抱起他,赶紧和大家再见,“妈妈都是开玩笑,随口说说哒!妈妈最爱你!”我拼命亲他小脸蛋,小家伙也紧紧搂住我,那一刻我很愧疚,觉得之前对他的评价好“残忍”,我再也忍不住,哭了。

他们小,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信息,都懂!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境,我依然会觉得好心疼儿子。他撅着嘴,脑袋靠在我肩上的难过神情,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大坏蛋。我发誓,无论如何不可以给孩子贴标签。要知道比起“内向“、“胆小”、"慢吞吞"这些平日里我们很容易给孩子贴上的标签,“难看”这样的用词似乎否定意味更强,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况且我从内心并不认为他真的不好看,而是我原本期待他更好看。

所以别以为孩子小,偶尔随口一说没关系。其实他们都懂,他们无时不刻在吸收着信息。你以为他们听不懂你的话,但他观察着你的神情,感受着你的语气。你标签一贴,他完全知道这不是好的评价,小小的他也会暗自难过。

不要贴标签,尤其是你,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认知绝大多数来源于你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大人尚且不愿意被别人贴标签,更别说孩子了,那真的好残忍。标签会像个魔咒一样跟随着孩子,你给孩子贴标签,就相当于对他进行了角色塑造,他们按照你设定的角色去表演,演着演着,孩子真的会朝那个方向去发展,哪怕他原本并不是那个样子。

因为有个在美国生活的挚友,我的婆婆在这方面受过一些熏陶,所以做得比我还好。她从不强求孩子叫人,碰到外面有人说,你家孙子蛮内向的哦。她总是会搂过儿子,他和大家熟悉了是很活泼的。然后别人一走,她会告诉儿子,刚才是哪个阿姨,她跟你打招呼是喜欢你,下次你也跟她打招呼哦。后来有一次,儿子特别高兴地跟我说,妈妈,今天我表现很棒,主动和凡凡哥哥的奶奶问好了。奶奶说,你一定会表扬我的!

“奶奶说的没错,妈妈当然要给你大大的表扬了,你以后要一直这样哦!你觉得很开心是不是?”儿子笑开了花,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从出生开始,自我认知的形成绝大部分来自于父母对他的评价,你的认可和评判基本就是他们的自我评价,而他们的自我认知又决定了他们将来是否自信、自主和自强。哇,奶奶好有一套,不仅没让别人给儿子贴上标签,还让儿子获取了他最想得到的来自于我的认可。

放下成人世界的客套和自我的虚荣心,不再给孩子贴标签!

在成人的世界里,总是有一些我们自以为需要的客套,比如迎面走来邻居家的孩子,我们会赞美,哇,你们家的孩子真漂亮,而且好文气。但千万别拉上我们自己的孩子来个比较,添上一句,“我们家这个真是太闹腾了”。

我们也总是会有自己的虚荣心,在公共场合孩子表现得不够棒时有些懊恼和着急,就随口甩出几句“你怎么这么胆小,叫人都不叫?”、“你慢吞吞干嘛?”、“一点不勇敢,你看人家小妹妹都从爬上去了”……

所以孩子被贴标签,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孩子有什么不好,而是我们力求完美的心在作怪。请放轻松一些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或者都要成为世俗定义下的成功的,让孩子欣然接受自己的独特和不完美、积极正能量地去生活才是我们需要教会他们的最重要的人生课题。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家庭教育 亲子沟通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