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和父母保持距离!(3)

时间:2019-08-22 11:55: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夫妻闹矛盾,其中一方在气头上向家人倾诉、抱怨。而我们在气头上对事件的看法和叙述往往比较片面,让听者以为总之都是对方不好。

心疼我们的父母只接收到单方面的信息,很容易焦灼、武断地对对方做出一个负面的判断,比如觉得媳妇儿不贤惠,或者觉得女儿跟着女婿很委屈。

过几天,夫妻俩和好如初了,而被牵扯进来的父母却还在受着这种担忧的折磨,心疼自家儿女遇人不淑。

我们把家人卷入亲密关系内部的矛盾,往往是因为与亲密关系中对方的矛盾让我们焦虑而无法自我平复,于是不由自主通过拉进第三方来求得情绪上的暂时排解。

这样的出发点虽然不是主观恶意,却是自私自我的,很容易无形中给父母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伤害。

5. 那到底怎样去和原生家庭划界呢?

1)重行动,轻言语

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所传递出的讯息。

有的朋友会在父母干预得自己很烦或者引起激烈冲突时,口头上宣告一下主权。

比如对父母说:

我的事儿,你别管

但在行为上却继续接受他们的过度介入。

如果你的行为与言语表达互相矛盾,那你言语上的划界不会有太大作用。

就像,假如有朋友总对你说:

你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

但你发现她总在背后损你骂你,在你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你会明白对方并不真正当你是朋友。

因为实际行为对关系模式的界定比言语来得更生动、直接、有效。

家庭界限的建立也是同一个道理。

如果你光喊着独立的口号,要求家人不要干预你的亲密关系,但执行起来总是妥协退让,那你的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间的界限多半会模糊不清。

2)行为的重复和坚持

合理家庭界限的建立,还需要行为有一定的稳定性,需要一个重复和坚持的过程。

这个过程建立在你对合理界限的不偏执的理解和心态平和的执行上。

比如,你有心对与妈妈的过度分享做一些调整。于是你决心不告诉妈妈先生最近借了几万块钱给他的朋友,而你并不太赞成。这个有选择的不告诉可以算作维护了夫妻内务和原生家庭间的界限。

然后隔天妈妈问你说:我看他好像心情不太好,你们之间没什么事儿吧?

你回说:是啊,他前段时间非要投股票,结果赔了好多,我们今年本来要出国去玩儿都只有取消了。我正跟他怄气呢!

这个情绪化的抱怨性倾诉就

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之前对合理界限的维护,

因为你对界限的界定和维护缺乏稳定性。

再比如,有的朋友对家庭界限的维护比较情绪化。

今天遇到某件事儿觉得父母神烦,就很一刀切地拒绝他们的关心和意见。隔天觉得过意不去,在自责愧疚的情绪之下就反转到一切全听父母的。

一会儿特别隔阂,一会儿完全没有界限,两个极端都不能算合理,这样的大起大落也没法儿建立清晰的家庭界限。

3)“管好”自己的家人

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界限,

最好是夫妻两人能分别主管来自自家父母的过度介入和干扰。

如果你的行为透露出对合理界限的看重,会对你的家人起到示范作用。

相反,你如果对家人的过度干预显得无所谓,那你的家人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尊重你的亲密关系。

比如:小两口想年假去美国玩儿,妈妈知道后赶紧劝说:

你们别走那么远,又贵又麻烦!不如就去新马泰吧,性价比高。

男生想了想,答应说:

妈,你说的有道理,听你的!

然后回家跟太太讲:

我们还是去新马泰吧;我妈说我们该存钱了。

到底去哪儿旅游,本身不是件大事儿。但先生的处理顺序破坏了合理的家庭界限,这要比去哪儿玩儿严重得多。

我建议你有意识地养成一个好习惯:涉及到夫妻双方的事儿,先和对方商量,再作回复。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