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听,孩子才会主动说?

时间:2019-08-06 11:34: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倾听孩子,是每个家长都要学会的事情,它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那么,家长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呢?

孩子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难把自己的想法完整顺利的表达出来,尤其是以成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很多父母在听到孩子断断续续的描述一件事情时,往往没有耐心去认真倾听,孩子也就慢慢变得不愿意倾诉。所以说,学会听很重要。

认真倾听

军军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很气愤的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爸爸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和可乐做朋友了”。

爸爸一边看电视一边说:“怎么啦?你说,我听着呢。”

军军说:“今天可乐打了我一下,我很生气。”爸爸依旧在看电视。

“爸爸,我说我不想和可乐做朋友了,他今天打了我一下,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啊?哼,我生气了。”

军军爸爸依旧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军军也依旧在生气。

很多家长在孩子对自己倾诉的时候,都会嘴上说我听着呢,实际上都没有停下手中的事情或者停下来认真的听孩子到底在跟自己说什么,而家长的这种态度不仅会打消孩子倾诉的欲望,同时会让孩子对倾诉这件事情感到气馁。

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长能够认真的倾听自己的倾诉,他们只有感觉到家长愿意倾听,认同他们的痛苦,听听自己所面临的困扰,才可以更好的摆脱现有的苦闷,也能够更好的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所面临的困境。

用嗯、啊、哦等语言来回应

“妈妈,今天我的小汽车玩具坏掉了,一定是妹妹弄的。”

“你确定是妹妹弄坏的?不是你自己弄坏的?”

“就是妹妹弄的,我睡午觉之前都是好的,睡醒了就坏掉了。”

“那也是你自己没有把玩具收拾好,每次都跟你说让你把玩具收拾好,你就是不听,你看这回玩具坏了吧。”

“哼,妈妈是大坏蛋。”

在上面的对话中,小汽车坏掉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课时在向妈妈倾诉的过程中,妈妈不仅没有回应自己的感受,反而是不断的提问甚至是责备,最后孩子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还增加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向家长倾诉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家长能够正面回应自己的感受,比如“嗯。。。。。”“我知道了。。。。。。”“然后呢?。。。。。。”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倾诉的过程中,不断理清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出孩子的感受

乐乐早上哭着对爸爸说:“爸爸,我最爱的玻璃珠子找不到了。”

爸爸听见后,对乐乐说:“乖宝宝不要哭了,不就是一个玻璃珠子嘛,等爸爸下班了给你买十个好不好。”

“我不,我不,我不要十个,我就要我的那个玻璃珠子。”

“那你慢慢哭吧,我要上班去了,真是无理取闹。”

上述对话中,爸爸虽然对孩子表示了安慰,也在听孩子为什么哭泣,可是爸爸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越希望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孩子的情绪反而越难过。

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往往采用了逃避、转移注意力等手段去避开孩子的负面情绪,认为如果重复孩子的不良感受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其实不然,家长只有正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感受被共情,才更容易打破负面情绪,正确面对困境。

蹲下来听

安安和妈妈逛商场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很喜欢的芭比娃娃,跟妈妈说:“妈妈,我想要那个芭比娃娃,你给我买好不好。”

妈妈一边走路一边说:“不好,你家里已经有一个芭比娃娃了。”

安安拉着妈妈的衣服说:“可是这个和家里的不一样,你给我买一个嘛。”

“说了不行就是不行,赶紧走,还有东西没买呢。”

安安听见了妈妈的话后,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个不停。

其实在整段的对话中,安安和妈妈的交流都没有处在一个对等的状态,妈妈认为孩子的要求是一种无理取闹,而孩子则感觉到妈妈是在无视自己的要求,因此就开始采取更激烈的态度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

如果在整个过程中,妈妈可以停下脚步,蹲下来平视自己的孩子,以一个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玩具是否购买的问题,那么孩子在感到被尊重的情况下,也可以冷静下来,用更好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同时也会学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要轻易做出评价

“妈妈,今天在幼儿园我和奇妙抢玩具了。”

“怎么又跟小朋友抢玩具,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豆豆听了妈妈的话,很委屈的哭了,后来豆豆妈妈才知道,是奇妙先动手抢的玩具。

在这段对话中,豆豆妈妈并没有问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武断的认为是自己的孩子不懂与小朋友分享玩具,进而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了相应的反应,而孩子在受到父母的批评后,往往就不愿意再与父母进行沟通。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在整个倾听的过程中,不轻易的做出带有价值观念的判断,是建立一个良好沟通关系的基础,这样的倾听方式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安全感的谈话氛围,让孩子更愿意对家长敞开心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