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孩子有创伤了,你该怎么办(2)

时间:2019-08-07 15:48: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除了观察,还可以用假装游戏的方式,孩子一岁以后,可以玩假装游戏。孩子天生是会模仿的,这是他们社会学习的一种方式,他模仿的来源就是所遇到的各种事情,也就是说从他演的故事可以看到他真实的经历。这样的方式主要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或者是已经受到伤害不愿意表达的孩子。

假装游戏的核心是情景化,确定一个你想了解的场景,多数是由孩子扮演老师,而父母、家人来扮演学生,还可以让家里的小玩偶一起上阵玩。

提问可以有些技巧,比如指指玩偶,故意提醒孩子:″老师,要去睡觉了,这个小朋友还在玩玩具呢。″孩子马上大声说,″现在是睡觉的时间,玩玩具是不对的。″你马上说,″老师要给他罚站吗?″孩子摇头。″不是,不是罚站,是提醒。″你接着问,″那如何提醒这个小朋友呢?″孩子回答,″如果他再不睡午觉,我就取消他的小红花啦!″像这样,你就知道老师没有罚站孩子,而是用小红花作为奖惩的方式。

面对受到创伤的孩子,家长如何帮助和支持

在帮助孩子之前,我想先提醒你:父母自己的一些情绪的问题,要注意到自己可能因为替代创伤,处在应激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你的身心不仅容易出问题,还因为认知偏差容易做一些错误的决定。

孩子或亲人受到伤害,父母一定会很心痛。但是你一定要记得,面对受伤的孩子,你是孩子情绪和压力调节的仰仗。你对孩子这段经历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是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这件事件,除此以外,还可能因为惧怕你的反应,导致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所以,至少当你的孩子在身边时,首先要调整自己对事件的焦虑、紧张,避免发泄自己的愤怒等情绪,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

短期内,安抚孩子

在危机干预专业上有两个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安抚孩子:

第一步:稳定化

孩子经历创伤,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生存环境是容易受到破坏的,会产生特别的恐惧、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界的不信任感。当可怕的事情发生时,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正在努力帮助他,你会保证他的安全。让他知道已经发生的那些事是罕见的,只有少数人可能会做很糟糕的事情,大多数人不会。甚至,你可以跟她一起讨论安全预案,比如如果遇到有人多次推搡他,把他弄痛了,感觉自己受伤了,他可以告诉某个老师,可以请老师帮忙通知爸爸妈妈,或者可以去有国徽,写着“警察局”“派出所”的地方,寻求帮助。等等。当孩子知道遇到某些事,他可以怎么做,他会感觉更安全,可控。

第二步:暴露

暴露的前提是稳定化,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对情绪稳定的孩子才能做暴露。

我常常被问到,为什么要让遇到不好事情的人,不断的重新去体验那种不好的感觉呢,这不是在伤口上撒盐吗?原因在于,你经历的事情,其实不是所有的都能永远记住,它需要经过相当复杂的过程,才能变成长期记忆。暴露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激活那些旧的不好的记忆,在他们被大脑长久保存起来之前,消除那些相关的负面情绪。也就是说,不断这样做以后,虽然亲历的人会记得这些事情,但他不会再对这些事情有任何生理上的恐惧反应。

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很少受到反复出现的视觉闪回的冲击,而是在绘画、故事和游戏中重复体验创伤发生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往往在放松的状态下重复创伤体验,如入睡前后、看电视时。儿童在游戏中也会出现重复主题的游戏,以此来再次重演或实现宣泄的目的。因此家长可以采用游戏活动,如玩偶游戏,或绘画疗法来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长远看,父母教育

所有的创伤前教育和创伤后安抚都围绕两个关键词,安全感和控制感。

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在儿童眼中,世界是可怕和不可预知的,他们因此失去了安全感和控制感。不论是为防止创伤事件发生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还是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引导与陪伴,都与这两个关键词密不可分。家是创伤恢复的基础,父母主要可以做这些:

1、跟孩子建立并保持亲密关系。

在孩子遭受虐待的过程中,往往施暴者会告诉孩子,保守秘密、不能透露,并且会在面对成人的质疑的时候,施暴者撒谎、掩盖并且将责任撇开。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困境,在于孩子得先愿意第一时间来找父母。所以基础是,要真正让父母和孩子搭建信任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记得要跟我说」,很多时候,关系往往是在平时的相处中搭建起来。让孩子抱有「父母永远是我最可以信任的人」的想法,只有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来实现。

2、把亲子交流作为日常。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