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3)

时间:2019-08-15 08:56: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创造性学习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

中国的教育是把有问题的考生考得没问题了,美国的教育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了,孩子越学越多,这是怎么回事?

爱因斯坦说过:产生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从新颖的角度思考旧的问题,那才是需要想象力的,只有解答好了这些问题才能算是科学进步。

美国的高科技发达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没有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生”,是把有问题的“考生”考得没问题了;素质教育培养的想“学生”,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以产生新的问题为“会学”的开始。

孩子具备了“会学”的能力,产生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能动性。当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不有所发现,就无从解决,发现问题在先,解决问题在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如此不断循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就定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基调。所以,美国人总能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别人还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又在前面发现新的问题了。

孩子的能力不是“教”和“交”,只能培养

我们国家一贯提倡的是“教为了不教”,而您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不教是为了教”。您为什么不赞同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而要提出不同的观念呢?

“教是为了不教”,许多人把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当成了推行素质教育的至理名言。“不教是为了教”是我在观察、比较、分析、研究美国的一些教育现象后,总结、概括出来的理论。而这观念又恰恰是与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的。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也就是通过教孩子“学会”后达到目的、可以“不教”了。同样“不教是为了教”这句话,也可以分解为“不教”是手段、“教”是目的,也就是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孩子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

“学会”强调的是结果——学懂现实世界(已知世界的知识)。

“会学”则是强调探索的能力(包括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学以致用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既“会学”已知世界的知识,又能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已知世界的知识可以“教”的(通过家长和老师的讲解传授给孩子)。然而,人的能力,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是无法“教”给孩子的,更不可能“交”给孩子。因为能力是潜伏在孩子本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不能由外人“教”,因此,人的“会学”、独立、创造等能力,只能培养。

当然,世上没有绝对“不教”的教育。美国家长和老师的“不教”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而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问题上,不做过多的个人说教,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分析、整理出能说服自己的想法,然后确定目标,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并在实施过计划中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一个宽松的“自我教育”的环境。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