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依恋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时间:2019-08-15 09:0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最早进行依恋研究的是英国的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J. Bowlby)。在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孤儿院里的儿童数量激增。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障碍。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鲍尔比对此类儿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说到战争后欧洲的孤儿院,其实不像人们想象中的可怕。孤儿院往往有明亮的教室、丰富的玩具;很多孤儿院绿草如茵、树木繁茂。而孤儿院的工作人员也基本上是尽心尽责的护理人员,他们轮流照顾孩子们,和孩子们玩。

但是孤儿院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8个月大后被收养的婴儿长大后也面临种种心理问题。问题在哪里?

孤儿院缺了什么?是一对一的爱!孤儿院的工作模式是多对多。孩子被不同的工作人员照顾,工作人员也需要同时照顾多个孩子。任何一个孩子对于保育员来讲,都不像子女之于父母那么特殊。孩子们只是一群一群地到这里吃饭,到那里玩耍,到那里睡觉。尽管护理人员很有爱心,但是他们没有机会一对一地照顾一个孩子,孩子也很难和一个人建立像母子一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依恋。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很多被收养的孩子回到孤儿院时,当时照顾过他们的人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对比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研究中,鲍尔比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依恋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影响着后来无数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为儿童教育的奠基石之一。

鲍尔比最早提出了依恋这个词,用以描述母婴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感情联结。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随着对依恋理论研究的深化,对依恋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依恋主要是婴儿与第一照看人,往往是母亲,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状态。这层含义的依恋表现为分离时的紧张和寻找,重逢时的愉悦和轻松,并对陌生人形成一种排斥倾向,如恐惧感。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一种安全感。它是亲子关系稳固的标志。

广义的依恋主要是指婴儿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这层含义的依恋可以是儿童与看护者,主要是父母、以及教师等,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有观察证实,在把孤儿分成固定小组的孤儿院,孩子们的小团体成员之间形成了依恋。这些孩子长大后,比没有固定团体的孤儿的社会适应性要好很多。

无论是狭义意义上的依恋还是广义意义上的依恋,都有共同的本质特征:依恋不是指向所有人的反应,而是对特定对象的依恋。

依恋中的一对一关系对婴儿的生存至关重要。哺乳动物和人类婴儿一样,需要频繁的亲密接触才能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在一窝小猫中,往往有最小最笨拙的一个总抢不到奶吃。他太小以至于被妈妈忽视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死亡。但是有的猫妈妈看到了这只小崽,会不时地用鼻子、嘴充满爱意地触碰他,会用舌头舔他的毛发。神奇地,这些小家伙会分泌生长激素,刺激他更勇猛地抢奶吃,从而大大提高生存下来的几率。

孤儿院里面发生的故事,和这个故事很像。缺乏一对一的爱会导致孩子的成长发育滞后,造成终生的伤害。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 亲子关系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