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求知欲就要回答他的每个“为什么”?大写的错!

时间:2019-08-22 13:00: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的童年有一幕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小时候外婆带的比较多,每次我问外婆为什么时,她基本上回答我的就是“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的”,或者直接就是“因为这是我说的”。小D还在我肚子里时,我就告诉自己,我不会做这样的父母,如果女儿开始问“为什么”了,我一定会耐心解释,而不是拿着父母的帽子压她。

然而,在小D2岁半时,我啪啪打了自己的脸。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

我们按照惯例执行完了睡眠程序,小D上床后突然站起来,一脸认真地开始了和我如下的对话:

-“妈妈,为什么我们要睡觉?”

-“身体和大脑需要休息”

-“为什么要休息?”

-“因为只有休息好了,我们才有精神继续玩”

-“为什么不可以一直玩?”

-“这样的话,你就会很累”

-“为什么呢?”

-“因为人就是需要休息和玩结合的,不可以一直玩”

-“为什么呢?”

-“没有为什么,你现在需要去睡觉了,这是我说的!”

更让人崩溃的是,这样的对话我们每晚都进行,每晚这个孩子都是问一样的无数个“为什么”的问题,持续了好几个星期。我从一开始的循循善诱,到后来也就精简到了最后一句,“没有为什么,这是我说的”,我也成了当年外婆的样子。

当同样的事情反复出现,我就意识到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了。于是,有一天晚上我静下心,把这段时间以来小D问的为什么一点一点梳理一遍,这才发现,进入“十万个为什么”模式的孩子,提问也是有真假的。

求知欲望的“为什么”

这一类是真的“为什么”,一般从2岁开始,孩子有越来越多的自我意识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时他们就会问很多“为什么”,这是认知发展的一大进步。比如,小D会问,“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鸟可以飞?” 当一个孩子问出这些问题时,我们就知道她对于身处的这个世界开始有了连接和观察。

这是特别宝贵的,我们父母一定要鼓励这份求知和好奇。面对孩子这类“为什么”,父母需要打破一个迷思,“不要追求做一个什么都懂的父母”。很多父母在这个阶段就会觉得压力好大,好多孩子的问题自己都不知道,然后就扼杀了孩子的探索欲,“这有什么好问的”。

相反,这个阶段我们更需要让孩子学会的是,即使不知道答案,我们该如何寻找答应。比如,我现在经常会这么回答小D,“这是个好问题,但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找一下资料吧”。

寻找解答的过程,比直接给答案可以学习到更多,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才是家庭教育最该传承的。

一个4岁的孩子平均每天问437个问题,大家做好准备,不能我一个人内心受到冲击:)

寻求关注的“为什么”

第二种就是假的“为什么”。分享一个我曾经的反面例子,有一次,我在厨房做饭,小D就隔着厨房门和我对话:

-今晚吃什么?

-菠菜

-为什么啊?

-菠菜有营养啊,我们每天需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才能让身体健康

-为什么啊?

-因为我们身体需要这些营养啊

-为什么啊?

。。。。。

(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孩子的这类提问就像死循环自动播放,不管我们怎么回答孩子,他们也不管这个回答是否合理,就是一遍一遍问,没完没了。后来我发现,当孩子进入这样的模式时,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了解答案,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关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提问时,我们才给予了孩子回复。

因此,每当我察觉到小D进入这样的提问模式时,我就会先自己反省是不是在忙而忽视了她。像菠菜这样的提问,我就会暂时把火关小一点,然后走出厨房抱抱小D,然后说,“今晚我们吃菠菜,小D还想吃什么呢?哦,想吃面条啊,你怎么知道今晚还有面条吃啊。那你自己在这玩一下,妈妈给你煮面条,马上就有的吃了哦”。

对于这类的提问,只要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当孩子感觉自己被重视了,他们就不会通过穷追猛打的提问来引起我们关注了。

抗拒规则的“为什么”

这是第二种假的“为什么”,像我开头讲的睡觉的这个例子就是这一类,小D其实并不是想要一个原因,而是她并不满意某个决定,这是她的策略试图改变我们的主意。而作为开明的家长,通常都会觉得当我花时间和孩子解释清楚原因,孩子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就能更好执行。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