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乖乖遵守规则?用什么方法来引导?

时间:2019-08-02 13:26: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如何让孩子乖乖遵守规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不遵守规则早晚会吃亏的,“我认可不管大环境如何都要教导自己的孩子守规则,但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规则对他们来说还太概念化,我们究竟可以用哪些方式来引导孩子更重视和遵守规则呢?”

在我看来,方法论固然重要,但咱们更需要做的,还是身体力行。

说到这儿,我倒是想起了一个闺蜜刚跟我说的一件事儿。

他们邻居家有个五岁的男孩叫乐乐,周末没事就喜欢到闺蜜家串门。倒不是乐乐有多喜欢和闺蜜的儿子小A一起玩,而是闺蜜家总有新奇的玩具吸引乐乐。

可这乐乐每次来,都喜欢到小A的房间“翻箱倒柜”,只要看到自己爱玩的玩具,便特别不客气地霸占着不让小A玩。

一直以来闺蜜都碍于面子不好不让乐乐来,但上周乐乐“熊”得让闺蜜再也忍无可忍,他把闺蜜新买的面部精华倒掉了小半瓶,涂得自己身上、小A的车上和房间里哪哪都是。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熊孩子背后,必然都有一个熊家长。乐乐妈见状只是淡淡地说小孩子不懂事,让闺蜜别和她家娃一般见识。临走时还补了一句:“幸亏还有大半瓶剩下!”气得闺蜜完全无语。

以前也一样,乐乐妈妈每次看到自家娃翻小A的玩具,从来不教育他“别人家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有时候看见乐乐抢小A的玩具,竟然还特别主人翁地说:“你要让着弟弟,和弟弟一起玩。”

闺蜜内心在嘶吼:“让什么让啊,这是别人的东西,让你玩那得主人愿意啊!”

想来其实一些熊孩子之所以会被骂没有教养,其根本原因大多都是不懂得守规矩。而这背后也映射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做父母的就没有教孩子如何守规矩,孩子又怎能清楚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秩序敏感、表达不清、自我意识初建、情绪易崩溃、活动力旺盛等等这些都是幼童的天性,但一个人若完全依靠天性来行事,完全没有后天规则意识的修建和雕琢,终有一天也会被胡乱生长的枝丫碰伤自己,同时也伤到别人。

其实,只要家长能意识到需要教孩子守规矩,那就已经是成功了一半了。当然,制定规则容易,执行起来却总是状况百出,孩子可能会百般不配合,找各种机会挑战规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双标父母,要求孩子守规矩,但自己却不遵守规则

我的前同事曾跟我们说过一个故事,是关于他的儿子的。

他说一天他和儿子一起过马路,在对面根本没有车的情况下,他儿子依然选择站在线内等红灯。同事一边问孩子“又没车还傻等着干嘛”,一边自己过了马路。回头一看,儿子还站在原地。

等绿灯亮起之后,儿子慢慢走到同事身边,这才回答了一句:“刚才如果跟您一起过马路,我怕我身体走过去了,品质却丢了。”

同事的儿子已经在读高中,已经到了有自己的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的年龄,可我们这些才几岁大的孩子呢?

如果我们上一秒刚刚告诉他们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下一秒便牵着孩子的手大摇大摆的闯红灯;刚刚还教育他们每人都只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不能去抢别人的玩具,下一秒便在未经自家娃同意的情况下,以分享为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拱手送人;刚刚告诉孩子不能随地大小便,下一秒就在大街上让孩子尿在树坑里……

我们的孩子,难道不会产生疑惑:既然规则必须要遵守,那你为什么总是在破坏呢?

很多时候,其实无需我们用言语向孩子讲述何为规则,也无需我们对孩子唠叨一定要守规矩。当我们自己在遵守规则时,便是在无声地向孩子传递一种决心和坚定。

以我们的行为作为范本和榜样,很多时候有着超越其他管教方法的力量。

如果规定孩子每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我们也要做到在陪孩子玩的时候放下手机;规定孩子将脱下的衣物放在衣架鞋架上,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将衣物堆在沙发或扔在地下。

孩子是通过父母来认识这个世界,学习社会运转的基本规则。我们对待规则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规则的执行力。

规则本身或许并不合理

我们给孩子定规矩时,不能忽略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如果是超越他们能力范围的规矩,孩子可能也只有抱歉地说一声:“孩儿做不到啊!”要是这样的规矩,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还有一些规则,本身制定得有悖公平,甚至让遵守规则的人反倒吃亏。

的确如此,规则是为了予人便利而生,但它并非如何让孩子乖乖遵守规则?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图1)一成不变。当规则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时,这样的规则本身就是无效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去质疑规则。

然而,这种对规则的“挑战”与破坏规则完全不同。前者指向一种良性的改观,而后者则会导致最终的混乱。

所以,在我看来,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并不是让孩子“死守”规则,还必须包含让孩子拥有质疑不合理规则的勇气。

此外,在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战略”和“技巧”,下面几点或许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对规则的抵触心理:

■为孩子解释规则,让他们感受到遵守规则的益处

与其简单地让孩子遵守规则,不如和他们聊一聊不遵守的危害和遵守的好处。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

易优模板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