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读懂孩子“嫉妒”背后的秘密

时间:2019-07-30 10:1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一说起“嫉妒”,估计不少父母都会挺闹心,对娃的各种槽点也是信手拈来:看到别的孩子做手工,顺便夸了几句,自家女儿就嘟着小嘴一脸不开心;周末一起逛超市,给老大老二各买了一件玩具,刚到家,老大就板着脸说自己的没有弟弟的好。

先不说孩子了,说说你吧。

假设你跟老公正逛街呢,迎面走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下意识地,你用余光瞥见老公果然在直勾勾地盯着那位美女,请问这时你会作何反应?

要是激烈点儿的话,可能会——

“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甚至是反复质问,

“口口声声说只爱我?骗谁呢你!”

你说,这是不就是明晃晃的“嫉妒”!

所以现在,你知道喽,“嫉妒”其实表现得特别频繁、平常,而我一直认为“嫉妒”不是某种感情的终极形态,只是其他情感的“面具”。

进一步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了嫉妒,说明他多少对某种行为有负面解释的倾向,找到背后的原因,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这里要引入一个术语叫“inner critic”,中文翻译为“内在负面评价”。就是说,你老公看别的妹子而你会生气,会吃醋,这是因为很可能在你心里,你默认自己是不够好看,不够有魅力的。

你内心倾向对自己做负面评价,而事实可能只是所有雄性动物都有好色的一面,和你本身怎么样没有半毛钱关系。

光有这种负面联系还没什么,人之常情嘛,可要命的是当你有这种负面评价的时候还没有人愿意倾听,反倒责备你不理解你。

比如这时你老公的反应可能是,“烦死了,你怎么老这样啊!有完没完啊!”

糟糕了,旁人这样的反应很容易又把你推向下一个阶段,叫做“negative self-coaching”(自我负面教育)。

踏入“深渊”分三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一步一步来给你剖析:

首先,扭曲事实:你会把自己想像出来的负面情况不断地进行自我加强。就好比你每天对自己说100遍“我很丑”,过一个星期你可能就真的美不起来了。

接着,根据扭曲的事实找结果。你会基于自己以前的经历找到如果“我很丑”带来的结果。大脑开始检索,结果你发现,你的某位朋友曾经就被她男友/老公因为外貌而抛弃了,因此你得到了结果:如果我长得很丑,那么我就不值得被爱,没有人会爱我。

然后,根据找到的结果来选择接下来的动作。这时你会对所有人失去信任,甚至开始猜疑老公,并且想尽办法去证明你的观点。

这就是嫉妒如果不被重视所能释放出的最大负能量。如果要打断这条关系链,最关键的步骤有三点:

第一削弱自我评价中的负面倾向,

第二向人倾诉嫉妒背后真实的情感,

第三过去的经历有好的结果。

带着这三点,让我们重新看看开头的例子。

例子1:小女孩如果自己本身很自信,认为我做的手工特别棒就不会嫉妒母亲对于同伴的夸赞。如果母亲在捕捉到孩子嫉妒的细节时,听孩子倾诉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责怪或者冷漠的不说话,也许这场误会就会烟消云散。如果小女孩回想了一下自己的以前经历,发现妈妈其实也经常表扬自己,说不定自己就把这个结打开了。

例子2: 老大如果认为自己足够优秀,可以得到父母一样的爱,就不会嫉妒老二的玩具。如果母亲在捕捉到了孩子嫉妒的细节时,临时增加与老大独处的“悄悄话”时间,也许老大就会把羡慕老二玩具背后的真实情感全盘托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也就多了一步。

说完例子,可能有些家长会说,你讲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是很容易嫉妒呢?问题就出在,我们依然认为嫉妒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忽略了自己对于这种行为的贡献。

我再分享一个故事

静静是一个特别乖巧的女孩,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保姆来接送上下课。有一天,她母亲来学校接她,我想静静一定激动坏了!可结果却出乎意料,她上前抱住母亲,嘴里却哭着喊,“我不要!我不要!” 最终在刘老师的安抚下,静静才恢复平静。

刘老师,是静静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朋友。平日里,静静喜欢坐在刘老师的大腿边听故事。但只要她看到有别的小朋友想要靠近刘老师,就会用力的去踢他们。有一次,静静从洗手间出来,看到刘老师给另外一个小男孩读故事,她冲上前去,用丝巾绕住刘老师的脖子,并且哭着大喊“我讨厌你!” 作为旁观者,我感受到了震惊也有伤心。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 亲子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