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分享的娃儿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19-08-16 07:55: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不愿分享,家长苦口婆心劝说没有效果,怒而动手强制,孩子哇哇大哭,家长脸红尴尬,一筹莫展,这样的场景,不少家长很熟悉。幼儿不分享,家长的担心很正常。因为无论在托班、幼儿园、学前班,还是家庭、社区,孩子一起玩耍,就要合作分享。分享体现了孩子的协商妥协、互惠互助、公平分配、接纳拒绝等能力。不爱分享的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容易遇到困难。因此,家长要注意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是怎样学会分享的呢?

研究发现:约两岁的孩子,在成人有明确言语指示和姿态引导下,有分享行为出现。三岁以后,孩子的分享行为越来越主动自觉,但是很不稳定,选择性和随机性很强。是否愿意分享、愿意分享多少,取决于具体情境,包括玩具的数量颜色形状、幼儿的心情以及玩伴的特点等。拒绝分享、抢夺物品、不能耐心等待的情况时有发生。

研究还发现:幼儿很早就有公平分享的意识,但是从“明理”到“笃行”,过程很长。5-6岁的幼儿已经明白公平分享的道理,但仍然宁愿选择独吞;7-8岁的儿童既明白道理,也能够做到,但分享后却往往高兴不起来;直到9-10岁,儿童才能做到心甘情愿地愉快分享。

学习分享是每个孩子的重大挑战。孩子要能够区分“我”和“他”,“我的”和“他的”;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情绪、需要,明白他人的想法、情绪、需要可能与我的不同,并对他人的信息作出合理反映;能够抑制冲动,学会长时间等待。这都需要长期练习、适当引导。

怎样引导孩子学习分享?

1.用平常心看待,不给孩子贴标签。幼儿的分享能力处在不断成长中。此时分享、彼时不分享;对此人分享,对彼人不分享;分享此物,不分享彼物;有的孩子乐于分享,有的孩子不喜欢分享,情况千差万别,只要排除自闭症等心理疾病,就是正常的。孩子对某些玩具的珍爱,就像成人对结婚戒指、珠宝钻石的珍爱一样。如果孩子不愿分享这些物品,成人要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不能大动肝火,尤其不能骂孩子自私。

2.让孩子在群体中学习分享。在需要合作达成目标时,只有3岁的幼儿也能公平分享。参与群体活动多的孩子,更乐于分享。当一个孩子因为抢夺玩具而被冷落时,他将明白分享的意义;当一个孩子总是被抢走玩具时,他将学会向玩伴说“不”。只有在群体活动中,孩子才能逐步学会提出要求、拒绝他人,学会与同伴协商。

3.放手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分享。当幼儿在决定是否分享时,家长可以鼓励或者帮助幼儿,但是不能代替幼儿决定,或者强力压制、威胁幼儿分享,否则会阻碍分享行为的学习。能够自主决定分享的孩子,在战胜自我后,会更加乐于分享。当孩子在合作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能急于干涉,要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这是锻炼孩子分享能力的好时机。当然,局面失控时,家长要及时出手。

4.科学运用奖惩激励孩子分享。对于幼儿的分享行为,要及时肯定鼓励。当两个孩子不分享玩具发生争执时,果断把玩具拿走,等待幼儿情绪平复后,再把玩具拿回。要特别警惕用物质奖励分享行为,反而会削弱孩子继续分享的动机。下一次面对分享抉择时,孩子会因为没有奖励而拒绝分享。

5.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做好引导。对3岁以下幼儿,要用直接指令教孩子分享,并用姿态语言加强指令,不能过多讲道理,3岁以下孩子不理解大道理。对3岁以上幼儿,要多讲一些道理,比如说明玩伴无法得到玩具的沮丧心情等。此外,经常与孩子一起分享玩具、食物,共同阅读关于儿童的情绪、合作等主题的绘本,讨论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做法,当面表扬其他孩子的分享行为等,都可以帮助孩子加快学习。

6.使用定时器训练孩子分享。当孩子不知道如何轮流分享玩具,或者争抢玩具时,可以使用定时器帮助分享。3岁左右的孩子,每次定时2-3分钟即可,不要超过孩子等待的限度。时间到了,督促换人。如果孩子无法做到,就终止游戏,让孩子体会到不分享的后果。如此反复,孩子就能学会轮流分享了。

7.提前应对孩子的不分享。其他小朋友来做客时,家长可以预先将孩子往常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收起来,避免发生冲突。去其他小朋友家做客时,或者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家长可以随身携带若干玩具,以便与其他小朋友交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