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不敢睡,我怕怪兽”时,你会怎样做?

时间:2019-08-07 23:1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沉默了一小会儿,小家伙又说话了:爸爸,我不喜欢黑,因为我害怕怪兽。我恍然大悟:「哦,你想跟爸爸睡在一起是因为你害怕怪兽」鸾鸾嗯了一声。

怪兽从哪里来?
这不是鸾鸾第一次说害怕黑暗和怪兽,这个年龄的孩子,几乎无可避免的会在阅读和同侪交流当中接触到这些概念,而美国的文化里面,怪兽又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物种」。
这就像我们小的时候都听说过鬼故事一样,我记得我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夜里都害怕沿着我们村的小河边从我爷爷奶奶家走到外公外婆家(我父母住同一个村,相隔大概50米),也害怕一个人睡。
所以对于小家伙的害怕是感同身受的。
本来进化就预设了我们对黑暗的害怕,而对一种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的未知的东西,更会加重这种害怕。

以前鸾鸾提到怪兽的时候,我都会告诉她,这是在人们的想象当中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她基本上表示理解,因为她这个年龄已经能够理解想象和现实了(比如「冰雪奇缘」中的魔法是想象的)。

但是,理解不代表他就不害怕了。
实际上,“怪兽这个意象”跟“害怕这种感觉”的关联,很可能是直接联系,并存储在杏仁核的,而且这种联系是直接通过“社会学习”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

当我们听到他人谈起怪兽并同时流露出惊恐的表情,我们就直接建立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这里面并没有「理性大脑」插手的余地

这个神经通路「藏」在我们的大脑底层,工作的时候并不像「理性大脑」征求意见,当然也就不能通过简单粗暴的「克服」来消除。

当时我灵光一现,就问鸾鸾:那么,那它是什么颜色的呢?
鸾鸾立即说「粉红色」。我说:「恩,那它一定很喜欢粉红色吧」。鸾鸾说「是啊,像我一样」。我又说,「那它有没有尖角呢?」,鸾鸾说「有一只」,我说「哦,不是两只啊。」,「不是」。

然后我们接着又探讨了这只怪兽的其他特征,不知不觉间鸾鸾已经用「我的怪兽」来描述这只怪兽了。

于是我顺着话题,把我自己的怪兽长什么样也扯淡了一通(顺便说一下我的怪兽是黄色的,身体像香蕉形状,有面条状手臂,挥舞起来常常滑稽的缠到一块去)。

这一来二去,鸾鸾对怪兽的恐惧明显得到了很大的减轻。

说着说着,我们自然停止了,过了一会就睡着了。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为了自我解除对鬼的害怕,曾经想过一种办法就是:具象化的去想象“鬼是什么样子的”(当然,这里并不是怎么恐怖怎么想啦)。

因为比起对鬼本身的恐惧,我们最深层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

通过具象化想象,我们就能够化未知为已知,极大的减小内心的不确定感

当我们具体的去设想是什么场景,以及甚至包括自己怎么对付它(比如如果我正在刷牙的话,一缸刷牙水浇上去之类),就会油然而生一种不过如此的确(ta)定(shi)感。

而且,由于一个“具象的记忆”不是抽象和符号的,而是动用了我们的视觉和情感等皮层,它更容易被情景所唤起,因为具象的记忆中拥有非常多的唤起线索(颜色,味道等等)
我不认为这个能够立即或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人的内心总会有各种的担心、焦虑、恐惧,只要是在可接受的范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至于什么是可接受的范围,别问我,这又没啥标准,父母要用心体会孩子的状态和感受),无需「解决」。
一般而言我是不会贸然介入孩子的情感世界的,我深信孩子能够自我调节和应付处理,所以一般都尽量最小干涉,比如如果孩子跟其他孩子冲突了,我经常假装没看到,如果她看到我了跑过来,我也只是抱抱和亲亲她,并不会说什么,或者很少说建议或应该做什么的话。
我还深信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人而言,「完整的」「百分之百」的自己处理一个新的突发情况的体验是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其中所获得的内在效能感,跟有人介入和帮忙是天壤之别。
怪兽这个事情,稍微有点特殊,当然,即便如此,我仍然感觉不多说也没什么大事儿,她能跑到我被窝里面来说明她信任父亲给他的安全感,既然有这个做底子,相信怎么着都没什么大事儿的,她平常的状态也说明这件事情并没有整天困扰她,更何况有些事情你不去刻意盯着它做什么,也就慢慢平淡下去了。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太多的越「用心/力」越麻烦的例子了,这里我也只是随兴而发,借机做个小游戏,顺便稍稍缓解一下他的情绪,并不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的,这点很重要,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 亲子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